DNA揭示“罗马军团”之谜

  • A+

91份全血血样全部为中亚和西亚血统,专家据此称甘肃“罗马军团”曾是中亚和西亚雇佣兵。

  记者近日从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程贞义处了解到,由兰州大学生命遗传科学院主持,耗时两年完成的甘肃罗马军团后裔DNA鉴定全部完成。鉴定结果显示,罗马军团后裔聚居的折来寨村民提交的91份全血血样,全部为中亚和西亚血统。至此,“消失的罗马军团之谜”全部解开,程教授说:“这个结果不仅可以确定这些在中国腹地出现的白皮肤蓝眼睛人的来历,也可以更全面地解释两千多年前,那个罗马军团更详细的资料。”

  

  澳洲学者披露汉朝降俘营

  

  最开始发现这些中国的异乡人是在1989年,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从《汉书》中意外发现了一个汉朝安置降俘的小地方——骊,即今天的折来寨。他如获至宝,来到兰州找到历史学家关竟权教授,碰巧关竟权对这段历史也有研究,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了戴维。戴维回国后发表了关于骊研究的论文,当时国外媒体迅速转载,声称揭开了罗马第一军团消失之谜。折来寨这个小地方顷刻之间扬名国际。

  其后学者对当地调查发现,折来寨村民尽管一口标准的本地口音,也自称为汉族,但他们头发多为淡黄色,有些还是蓝眼珠或绿眼珠,鼻子则清一色又高又挺,与周围村民相迥异。

  他们到底来自哪里?借助DNA检测技术,这个疑团逐渐接近真相。

  2004年,当地村民罗英在北京中科院接受了血液化验,罗英是折来寨居民中最“怪异”的,鹰钩鼻,绿眼珠,一头鬈发,但身份证显示为汉族。根据化验,他具有46%的欧洲血统,并进一步被认定为阿富汗血统。

  2005年,被当地人称为蔡罗马的当地村民蔡俊年前往上海进行了DNA检测,蔡俊年一头黄发,鹰钩鼻、蓝眼睛、白皮肤,这次鉴定结果为56%的欧洲血统。

  实际上,早在2003年5月,兰州大学生命遗传科学院便对该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检测,对91名外貌“怪异”的村民全血样进行DNA检测,这次研究意在彻底地搞清楚这些村民遗传基因发源地。从2003年开始,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了两年。

  “这次检测结果应该比较权威。”程贞义说,在近百个项目中,一些项目在国外进行,前不久,检测全部完成。

  这个发源地范围已经很狭窄,根据最终的报告。该村91名接受检测村民全部来源于中亚和西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带。

  “这个结果是令人兴奋的。”程贞义告诉记者。这明确地证明,这些村民的祖上的确属于当年的罗马军团。

  也许和无数被汉族吸纳的少数民族一样,骊人的前世今生最终都要在历史中封存。太多太多历史奇幻的记忆,在某个时段,终将失踪。

  现在,人们只能在基因突变中重新找到这些罗马士兵的印记。目前县里有明显特征的只有60多人。有不明显特征的有200多人,而他们的子孙则已不明显,甚至这些人的兄弟姐妹父母也没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属于一种返祖现象。这些有返祖现象的村民早先还因为长相怪异遭到歧视,折来寨村民因此从不出外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血统的延续性。今天,在永昌县矗立着一座巨型雕塑,雕塑中有一名罗马士兵,一手扶着稻谷,一手抚摩着前胸,望着祁连山脉,那个祖先来的方向。

  

  一支罗马部队的前世今生

  

  结合着检测结果,两千多年前,那个消失在中国的罗马军队的前世今生已经被调查清楚,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还原”了发生在那时候的故事。

  公元前70年,罗马执政官兼叙利亚行省总督克拉苏决定组织一支庞大的军队,进攻安息,即今天的中东地区,继续扩展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带了7万人的队伍,于公元前60年出发。

  在开始的阶段,他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但在幼发拉底河,他遭遇了第一次损失,7万人的队伍在河流中损失大半,“在渡过河流后,克拉苏决定就地雇佣士兵,充实力量,于是,他征召了现在阿富汗人作为士兵。他的军队已经成了杂牌军,但战术仍然是罗马军队的。”杂牌军们好不容易到了安息。当时正值盛夏,军队在沙漠中承受了酷暑,深入安息腹地,遭遇了安息轻骑兵。在这次战役中,罗马军团遭遇了惨败,克拉苏本人也被砍了头。

  战斗中,一支1000余人的士兵成功突破了包围,“当时他们已经没有地方撤退了,只能继续前进,虽然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但后退还是会遭遇安息的轻骑兵。”永昌县县志研究员宋国荣说。

  他们沿着河西走廊,走走停停,最终,这些罗马杂牌军来到了中国的甘肃省境内。在那里,他们搭建起自己的防御工事,以及有罗马民族特色的重木防御体系,正式安家。

  安定是安定下来了,可是干点什么呢?他们既不会种地,也不会游牧。现在也没有人攻打他们了,整天拿着短刀长矛站在茫茫戈壁上祈祷谁来练练手也不是长久之计。

  背井离乡的战士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他们重操旧业,以雇佣兵的形式继续存在。

  “当时是哪里有仗往哪里去,1000多人自己组成队伍,以自己的阵形参与周边地区的征战。”宋国荣说。

  他们发现郅支匈奴比较爱打仗,便以低廉的价格让自己成为了匈奴的一员,没想到运气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场战斗便遭遇了当时汉朝军队,中国一代军事家陈汤率领的重骑兵部队。

  “罗马军队战斗方式很奇特。”宋国荣说,“他们手持一人高的巨型大盾牌,1000人组成正方形队列,用盾牌把队伍包裹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然后喊着口号迈着统一步调往前走。敌人远的话,就把手中的长矛扔出去,也不管刺没刺到人,先来个威慑。敌人近了,就把长矛一横,往敌人身上刺,再近了,就把长矛和盾牌全扔掉,拔出短刀,来个肉搏。”

  在欧洲,这个战术帮助罗马军团获得了大片土地,敌人看着一个个用盾牌组成的刀枪不入的方阵,就先举手投降,但在以骑兵为主的中国,这个阵容给自己帮了倒忙。

  陈汤的重骑兵速度快,看到这个缓慢移动喊着号子的方阵,便把它团团包围,从四面进攻,方阵的一个重大缺陷除了移动慢,更重要的是处于方阵中间地带的士兵看不到外面,视线不好,结果被这样一吓唬,里面自己人先践踏上了,方阵当场散架。1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100多人又给汉朝当了俘虏。

  败是败了,但这种奇特的异族阵法被记载到了《汉书·陈汤传》中,这场战斗的场面才保留到了现在。

  

  和平时代的士兵们

  

  被汉朝俘虏后,仅余100多人的罗马士兵们发现自己再也没仗打了,整个中亚地区一片太平,他们也回不去家了。匈奴人跑到欧洲,给当时的欧洲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他们又得知,汉朝给了他们土地,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折来寨,收缴了他们的大盾牌,让他们去务农。为了给他们民族自豪感,他们的县就定名为‘骊’。汉朝对罗马的称呼。”宋国荣说。

  这些罗马军团后裔最后一次参加战斗并被记录在史书中的是在《三国志》上,马超带领着当时改名为“西凉兵”的罗马士兵后裔,与老谋深算的曹操展开了战斗,这一次,方阵获得了成功,刚一交战就击败了曹操。至此,罗马军团们终于在经过几百年后,扬眉吐气了一次。

  关于“骊”的记载至公元592年戛然而止。这一年,隋文帝鉴于骊人已彻底被汉人同化,下诏将骊县并入番和县,骊建县628年之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选自《钱江晚报》2007.2.14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