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与朱元璋:“节俭皇帝”表里不一

  • A+

在中国古代数百个皇帝中,确有少数人崇尚节俭,如汉文帝刘恒,与皇后亲事农桑,并诏告天下,拒受贡献,在位二十四年不增宫室、车马、舆服,死前遗诏命丧事从简,其陵墓皆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为饰……但有些皇帝所谓的节俭,只是表面上的,如隋文帝杨坚和明太祖朱元璋,他们在位时大规模营造宫室,耗费惊人,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杨坚大兴土木导致死伤无数
  隋文帝杨坚是以节俭著称于史的皇帝之一。史籍有关于他奉行节俭的记载: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拉肚子,太医为他配止泻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即位之初,下诏犬马器玩美食不得献上;相州刺史豆卢通拍马屁献绫文布,他命堆在朝堂前烧掉,以训诫百官……但杨坚大兴土木,建造新都、行宫的事情,却不大被人提起。
  杨坚是靠阴谋诡计,矫诏掌握兵权,然后逼八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于他的,坐上龙椅之后,他即将宇文阐害死,并尽诛北周皇室成员。十分迷信的他住在北周的旧皇宫中,不免心里发虚,认为那些冤鬼要找他算账,于是即位第二年,便以旧宫城规模太小为由,下诏在旧城西北另建新都。因他最早的封爵为大兴公,便将新都城命名为“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中宫殿,也以“大兴”名之。
  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杨坚在大兴城住腻了,下诏在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南)营建仁寿宫,由将作大匠宇文恺设计,宰相杨素督建,征调民夫数十万平山填谷,建造宫殿。新宫两年建成,楼宇台阁,宛转相连,蔚为壮观。杨素等人为了邀功,对施工的役夫督催甚急,因劳累而死者上万人。《资治通鉴·隋纪》对杨素等人的残暴行径有如下记载:“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可见,供杨坚享受的一座座宫殿,是建在民夫的尸骨上的。
  朱元璋为“衣锦还乡”耗资无穷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位以节俭著称于史的皇帝。他崇尚节俭的故事听起来也比较动人:称吴王时,将领献陈友谅镂金床,命毁之,以示厌恶奢侈;称帝后,一日三餐多食蔬菜,车舆装饰一律改金银为铜;老妻马氏虽为皇后,但常穿洗过的衣服,穿到褪色也舍不得丢弃:内监穿新靴在雨中行走,被杖责;见一朝官衣着鲜丽,费钱五百贯,斥责道:“五百贯是农夫数口之家一年的开销,而你竟费于一衣,骄奢如此,岂非暴殄!”命其以后不可如此……
  然而,朱元璋为建造规模庞大的中都城而耗费人力资财无穷,最后又罢建中都,使这巨大的耗费付诸东流,却鲜有人提起。
  朱元璋出身赤贫,起于草莽,虽然黄袍加身,也难以免除想“衣锦还乡”的心理,于是即位之后,不顾第一谋臣刘基的劝阻,决定在家乡凤阳建都,并将这座明王朝未来的都城定名为“中都”。
  朱元璋为营建中都城,征调工匠、民夫、罪囚、移民、军队共一百五十余万人,所需石材从当地开采,砖瓦木材从各地征集。其中,为了征集名贵木材,朱元璋甚至派出使者到当时尚未纳入明朝版图的四川采购楠木。这些用作栋梁支柱的巨木皆伐自深山老林,通水路之地,经长江、运河至淮河,运至临濠十里城码头,再经濠河入中都城之东湖,最后运至中都城下通水路之地,需经陆路运输,其过程尤为艰难。运一木就如此之艰,可以想见,营建庞大的都城,耗费的资财人力该是如何巨大!此外,由于督官催逼甚急,劳动极其繁重,役夫、军士累病而死甚众。
  然而,洪武八年(1375年),当工程已进行六年,都城已初具规模时,朱元璋却下诏罢建中都,理由是“役重伤人”、“有司叠生奸顽”。然而,其真实的原因是,他亲临新都城视察,想起了第一谋臣兼风水大师刘基的谏言,觉得凤阳的确是风水不佳,无险可凭;加之他曾下诏令公侯在中都建造第宅,哪知这些人自恃功高,又大多是皇帝的老乡,纷纷超标准建造豪华府第,居然“数百里间,王侯之家,甲第相望,冠盖如云”(光绪《凤阳县志》卷十),这些家伙如果聚众造反,将是一呼百应,立成气候,对自己的龙椅构成严重的威胁。
  由于中国历史上奢侈荒淫的帝王太多,因此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穿穿旧衣,坐坐旧车,或是烧一堆绫罗绸缎,便成了黑暗中耀眼的亮点。而经史学家不厌其烦地大书特书,一再吹捧,这一亮点便无穷放大,从而把杨坚、朱元璋大兴土木的史实掩盖住了。
  选自《书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