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搓麻”输掉大明朝

  • A+

在很多人的春节日程表上,吃饭、睡觉、打麻将是必不可少的三样。小小的麻将,在娱乐、社交、聚会等场合,都出演重头戏。然而,400年前,著名诗人吴伟业却将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小小的麻将牌。

  

  吴伟业认为“马吊”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说起吴伟业,可能鲜有人知。但说起他写的《圆圆曲》,很多人都有耳闻。诗中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句,更是广为流传,就是这位吴伟业,他还写了一本叫《绥寇纪略》的书。《绥寇纪略》成书于顺治年间,作为明朝遗老的吴伟业,不仅真实地描写了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而且深刻思索明朝亡国的原因,发出了“明之亡,亡于马吊”的哀叹。

  众所周知,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眼见大势已去,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紫禁城北的万岁山上吊自杀,悲愤地了断了明王朝276年的历史。据说,崇祯皇帝在自己的衣襟上留下了遗言,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貌恭,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显而易见,明朝的灭亡,和李自成的起义、清兵的攻入,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曾经给皇太子当过老师的吴伟业,不可能不知道。那他为何要发出“明之亡,亡于马吊”的叹息呢?他说的马吊,又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

  

  明代人怎么玩马吊

  

  马吊是什么?就是麻将的雏形。明朝时期,马吊就是从江苏的昆山地区流传到大江南北的,并分化出北方的“京吊”和南方的“吴吊”等不同形式。明代的马吊牌,一般一寸阔,三寸长,用裱好的几层厚硬纸印成。因为它是一页一页的纸牌,因而又叫“页子”或“叶子”,所以打马吊亦叫“斗叶子”。马吊全副有40张牌,花色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还有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水浒传》好汉的人像,如“尊万万贯”为宋江,“千万”为武松。

  那么,明代人是怎么玩马吊的呢?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叫潘之恒的人,曾经详细记载了马吊的玩法:“以军令行之,法分四垒⋯⋯各执其八而虚八为中营主将护之⋯⋯选将以卢卜(即掷骰),植帜于坛,而三家环攻之。”由此看来,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的原则是以大击小,牌的大小以“十字”、“万字”、“索子”、“文钱”为序,只有“文钱”一门是以小管大。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庄,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明代官员夜以继日赌博输掉江山

  

  写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就写了人们斗马吊赌博的场景。文中写道,潘金莲和李瓶儿去找陈敬济(西门庆的女婿)与西门大姐(西门庆的女儿)两口子,给了陈敬济一点银子,让他帮她们买几块手帕。因为钱多,所以李瓶儿慷慨地让给西门大姐也带两块手帕。大家你谦我让,心里都很高兴,于是潘金莲建议小两口拿出一点钱斗马吊,谁赢了谁请客,买烧鸭和白酒。结果,在潘金莲的指点下,西门大姐连连得胜,第二天的客就算她请了。

  明朝时,马吊不仅是平头百姓喜欢的娱乐,在士大夫中间也颇为流行。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就详细记载了士大夫们对马吊的痴迷:“万历之末,太平无事,士大夫无所用心,间有相从娱乐者,至天启中,始行马吊之戏。”顾炎武特别指出,在江南和山东,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痴迷于马吊,痴迷到了什么地步呢?“穷日尽明,继以脂烛,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阕而不接。”一早起来就打马吊,到了晚上就点起蜡烛继续打,官员连班也顾不上上了,公务就这么荒废着。当然,马吊之所以对官员有这么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官员借马吊赌博,更有甚者,通过赌场的输赢来买官卖官。为了制止这种情况,明朝法律坚决制止赌博,“今律犯赌博者,文官革职为民,武官革职随舍”。然而,看上去够严厉的法律在执行中却走样了,官员公然赌博,却未被绳之以法。至少从表面上看,明朝的江山的确像吴伟业说的那样,是被官员给赌没了。

  选自《现代快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