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考宋濂

  • A+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偃武修文,准备开科取士,延揽天下英才。在任命廷试主考官时,他中意左丞相刘基。没想到刘基连连推辞,道:“陛下,臣以为要当一个称职的主考官,不仅要有文才,还应具备三个特长:一是心细认真;二是明事达理;三是能言人所不能言。非如此,不能挑出有真才实学、足以辅国安民的人才来!臣实非主考之选,臣愿为陛下推荐一名才识俱全,堪当此重任的人才。”朱元璋大喜道:“是何人?请爱卿快快道来!”刘基道:“此人乃浙江浦江人宋濂,现尚居乡下,陛下可传旨宣诏,此人久有报国之志,定当应诏!”

  没多久,宋濂来金陵晋见朱元璋。朱元璋闻知,亲自下殿迎接。一见面,只见宋濂一身半旧不新的长袍,长得又黑又瘦,乍一看同乡下种田的老农无异。朱元璋不免三分失望,心里划拉开了:朕倒要先考你一考!这么一想,朱元璋故作客气地问道:“不知宋先生这些年居家所为何事呢?”宋濂老老实实道:“臣一介儒生,生逢乱世,谋生艰难,所以种过田,也行过医,当然也曾卖过文。”

  朱元璋一听,心中顿时有了主意。他本是世代种田的农民出身,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又曾四处游方,卖过野药,心想何不就农医之事考问一下宋濂呢?于是朱元璋笑了笑,道:“先生种过田,想必清楚麦秸秆和谷秸秆各有几节吧!”一旁的大臣们一听,顿时明白朱元璋这是故意刁难宋濂。因为庄稼人只求不违农时,五谷丰登而已,谁会在意如此枝节问题?大家都为宋濂捏了一把汗,就是刘基心中也不由得一阵紧张。却只见宋濂不慌不忙地说道:“麦秸秆有四节,谷秸秆有三节。”朱元璋见宋濂回答得如此肯定,不由得一愣,因为他自己其实也不清楚麦秸秆和谷秸秆各有几节!他立命侍从从马房里各抱一捆麦秸和谷秸来,细细一数,嘿,还真是这样的呢!朱元璋又问道:“不知先生能否说出麦秸秆和谷秸秆何以节数不同?”宋濂道:“臣以为谷子春种秋收,历春夏秋三季,故谷秸秆有三节;而麦子秋种夏收,历经四季,故麦秸秆有四节。季节不同,寒温有异,因此谷秸秆和麦秸秆的节数有所不同。”朱元璋听了直点头。

  片刻后,朱元璋想了想又道:“人们常说再甜甜不过蜂蜜,再苦苦不过苦胆。先生行过医,请问世上有没有苦蜜甜胆?”宋濂认真地想了想道:“有。”朱元璋来了兴趣:“请先生细言之。”宋濂道:“蜜蜂若采黄连花酿蜜,则酿出的蜜是苦的。但饮此苦蜜,可健胃生津,助人食欲。山里有一种猕猴,喜食酸甜野果,因而它们的胆是甜的。这种胆入药,有活血通脉之效。”朱元璋一听,心中暗自佩服:宋濂的确可称得上心细认真,明事达理!但他仍不甘心,还要再考考宋濂能否道人所不能道。他想起了一件事。当年自己征战陈友谅时,途经荆州,看到当地有个糊涂荒唐的县令,竟在关夫子庙旁又修了一座关夫人庙。可关夫人庙修好后,却无人能写出庙门联。因为这个关夫人史书上不载,连民间传说中也没传下片言只语,实在让人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呀!朱元璋便把这事儿说了出来,命宋濂为关夫人写副庙门联。宋濂沉思片刻,命人端来笔墨纸砚,挥毫写道:

  生何年,殁何日,皆不可考矣;

  夫尽忠,子尽孝,岂非称贤哉!

  朱元璋一见,拍掌称赞:“妙联,妙联!”当下心悦诚服,礼拜宋濂为廷试主考官兼国子监祭酒。此后宋濂多次主持廷试科考,着实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

  选自《山海经》2001年第8期

  梁日光荐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