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将士归玉门

  • A+

《后汉书·耿列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虽然篇幅短小、后人所知甚少,但惊心动魄,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堪称两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困守孤城
  
  事情发生在公元75年。男主角耿恭,出自东汉盛产将军的耿氏家族,他是《耿列传》传主耿的侄子,史书这么写他:“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耿广就去世了。
  公元74年,耿恭来到西域与匈奴作战。众所周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尤其是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这是耿恭出场的历史背景。
  他在西域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这个跟《盗墓笔记》中的“摸金校尉”不一样,是汉朝在西域专设的一个中高级军官职位,仅次于将军。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
  耿恭临危不惧,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这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咱们大汉的箭可不一般,一旦射中则生不如死。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史书记载说是“虏中矢者,视创皆沸”,这景象确实吓人。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都是哀嚎声。匈奴人郁闷坏了,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蹂躏了一番,“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震怖”,哀叹说:“汉兵神,真可畏也!”溃败而去。
  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疏勒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疏勒城踏平不可!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
  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又传来汉朝皇帝驾崩的消息,而车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耿恭此举,断掉了匈奴人最后一个幻想,他们疯狂地攻城,想杀光这些汉人。城里活着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在坚持,杀掉每一个靠近的敌人。然而即便如此坚持也不可能击退匈奴,最后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
  不抛弃、不放弃
  就在耿恭与匈奴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東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
  那个时候,通讯极其不便,反对派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时候,他们估计早已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司空”为重臣,“第五”为姓。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这是古代版的“不抛弃、不放弃”—咱们大汉,做人做事要厚道,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满满的血性,于是下令:启动救援计划!公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接下来的故事将说明:范羌是这部大片的男二号。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
  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两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
  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他们与援军一起南返,但是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满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但他们是伟大的胜利者。
  如今回顾这次汉军的守城与救援,不由感叹当年汉朝军队的强悍。数万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未能将这几百人击败,这并非史书的夸大。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帅能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堪称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十三将士归玉门
  当代画家左国顺根据耿恭的故事,画过一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衣衫褴褛的大汉,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手里牢牢攥着自己的武器。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給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不为大汉耻”五个大字,至今令人动容。
  没有留下姓名的女主角
  一部大片,怎能没有女主角?
  当耿恭喋血孤城时,在洛阳,他的寡母带着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去世了。她不是女主角。
  女主角是谁?《后汉书·耿列传》中,当耿恭与他的士兵在疏勒城陷入绝境时,有这么一句,“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说的是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的后代,当车师后国军队也加入围城时,王后暗中在帮助汉军,提供情报和粮饷。假如没有她的支持,耿恭能够撑到最后吗?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王后,就像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女主角、苏菲·玛索饰演的英格兰王后,虽然男主角是她丈夫的敌人,但她却倾慕男主角的英雄气概,默默支持心中的英雄。相比之下,车师后国王后对耿恭的支持,更多是对故国大汉的认同。她虽然是异国的王后,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人。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在汉代,中国人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同时也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价值取向。
  《后汉书》作者范晔将耿恭与苏武并列,认为西汉有苏武、东汉有耿恭。今天,读范晔为耿恭作传的文字,能够想象当年他是含着热泪写下来的: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这些文字中,尽是热血忠魂。
  选自《中年读者》2016.12
十三将士归玉门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