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狼兵”

  • A+

一、抗倭奇兵
  明朝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战力恐怖的地方部队,史书上称之为“狼兵”。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狼兵跋涉千里,杀得倭寇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为明朝的“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
  
  “狼兵”,最早出现于《明英宗实录》,主要指广西少数民族土司的私人武装力量。狼兵以步兵为主,骑兵相对较少,他们使用的武器非常特殊,以“狼筅”“铁标”为主,还配有少量鸟枪。
  狼筅是狼人独创的一种武器,类似于狼牙棒,后被戚家军所采用。
  铁标是以精铁铸成的六寸小箭,箭头涂有剧毒。狼兵作战时一百三十步的距离用鸟枪,三十步内用铁标,二十步内用狼筅。武器装备只是上阵杀敌的软实力,铁的纪律才是狼兵得以“勇冠天下”的制胜法宝。
  狼兵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征戰。明代中期,广西社会矛盾尖锐,很多地方武装势力依仗地势,和官军打游击。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只有土官狼兵熟知地形、谙识贼情,于是狼兵渐渐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
  从明英宗起,狼兵就被大规模征调至两广、江西等地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缉捕盗贼,然而狼兵最大的功勋,还是得益于抗倭大战。
  凶悍、勇敢,特别能战斗是狼兵与官兵的最大区别,只要有狼兵投入战斗,十出必有九胜。正德年间,朝廷征调东兰土司韦正宝到惠州剿倭。韦正宝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一直打到倭寇的老巢九连山。可惜因一时大意,惨遭敌人重重包围,中毒箭身亡。
  当噩耗传回大营时,韦正宝年仅15岁的儿子韦虎臣默默擦干眼泪,毅然接过父亲的大旗,抱着必死的决心,指挥狼兵杀向九连山,一举全歼敌寇。七年后,韦虎臣又率领五千狼兵,在雷州大败倭寇,一路追杀到海南,终将其全部歼灭。
  嘉靖三十四年,浙江地区匪患猖獗,朝廷决心发动一场大会战,彻底荡平盘踞在嘉兴一带的两万余名倭寇。江浙等地的官军连战连败,已如惊弓之鸟。主帅张经认为,官军不堪大用,唯有征调广西狼兵才能克敌制胜。所以张经不惜冒着贻误战机的风险,坚持要等狼兵入浙后才发动进攻。狼兵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召之即来,来即能战的顽强作风,三战三捷,歼敌三千余人。
  继韦正宝、韦虎臣之后,又出现了抗倭英雄韦起云、韦应龙。韦氏四代土司为明朝征战东南六十余年,可见明朝对广西狼兵的重视。
  二、狼兵凋零
  广西狼兵有着浓厚的八桂子弟血性,每临战阵都抱着“可死不可败”的决心,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广西狼兵因战力而起,也因战力而亡。
  明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官兵战力惨不忍睹,朝廷对狼兵也就越发倚重,以至于到后来对狼兵的使用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每有战事,必调狼兵助阵。频繁出征,使得狼兵骄纵之气越来越盛,再加上土司之间互不统领,各土司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仇、私恨,以至于各地狼兵常常在驻地仇杀私斗。
  到了后期,狼兵纪律越来越差,狼兵在百姓心中不再是“如狼如虎”的美誉,而是“贪婪如狼”的诋毁。
  为了打压狼兵的势力,朝廷出台了屯戍政策,大量狼兵被调往各地屯田戍边,而这正是狼兵没落的最重要原因。
  狼兵长于广西十万大山,他们是天生的战士。如果被耕田圈养起来,即便是野狼,也会变成温驯的绵羊,更何况是狼兵。慢慢地狼兵放下了猎刀,拿起了锄头,变得和农民无异。
  战力的退化,再加上后来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建立,狼兵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不可否认,狼兵曾是明朝精锐中的精锐,是最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
  选自《山海经》2016.6上
明朝“狼兵”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