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地道战

  • A+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日寇残酷“扫荡”的情况下,挖掘地道同敌人进行英勇战斗。然而,地道战这一战斗样式,并非抗日军民所首创,而是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战国时期,堪称防御战专家的墨翟在《墨子·备穴》中就有开凿地道进行攻防作战的明确记载,说:如果敌军开凿地道攻城,守军也应径直迎敌,针对敌穴方向开凿地道,以穴攻穴,把敌军消灭在地下。

  三国时期的地道战

  地道战源于战国时期,但此后长期停滞,到了三国时期才又有了新的发展。

  从公元198年到公元258年的60年间,使用地道作战有文字记载的就达9次之多。

  三国时,地道战仍主要用于攻城作战。据《资治通鉴》记载的易京之战,公元199年袁绍将公孙瓒围困在易京城中,却久攻不下。于是袁绍的围城部队便挖掘地道,一直挖到公孙瓒部队固守的城楼下,用木柱撑住,估计挖到城楼的一半,便纵火烧毁木柱,城楼就倒塌了。袁绍继续用挖地道的方法逐渐攻到公孙瓒所住的中京。公孙瓒自知不能幸免,就绞死自己的姊妹、妻子儿女,然后放火自焚。

  随着地道战的成熟使用,地道在战场上已有多种用途,如撤退、联络、伏击、反地道战等。据《三国志》记载,公元198年,曹操被张绣和刘表联军围在安众(现河南省邓县东北),曹军“乃夜凿险为地道,悉为辎重”。这是曹军将地道用于撤退方面。公元219年,关羽将曹仁围在樊城,前来援救曹仁的徐晃,则挖地道穿过关羽的营寨同曹仁取得联系,这是将地道用于通信联络方面。公元258年,邓艾在祁峪口挖好地道,等蜀将姜维的部队在这里宿营之后,突然向其发起攻击,结果蜀军大败,这是将地道用在伏击作战方面。

  随着地道的广泛运用和发展,反地道战也开始出现。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为地道攻(曹)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意思是,袁绍挖地道进攻曹操,曹军在营内挖了一道长长的深沟,以抵御袁军从地下来攻。公元228年诸葛亮与郝昭在陈仓也进行了一场地道战与反地道战:12月诸葛亮率大军包围陈仓,然办法使尽仍攻城不下。最后诸葛亮又挖地道,企图从地道攻入城里,郝昭却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双方利用地道昼夜攻守,相持20多天。

  “安史之乱”时的一次地道战

  唐明皇李隆基使唐朝达到了极盛时期。然而,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震惊了朝野,也暴露了朝廷的腐朽无能。当时,幸赖李光弼、郭子仪等一班旧臣老将鼎力平叛,才挽救了大唐江山。这段历史,虽然许多人都知道,但李光弼利用地道作战克敌制胜,却鲜为人知。

  那是在史思明围攻太原时,守将李光弼军令严整、防备森严。他招募了安边军3名军工,这3人善于挖地道。李光弼让这3人指导守军从城里挖了一条地道通向城外,利用地道来破坏敌军攻城。一天,一个叛军正在城下叫战,并谩骂、讥笑城上的官兵,不防李光弼派人从地道中拽着他的脚拉了进去,拖到城上杀了示众。叛军不知有地道,迷信地认为是神佛所为,还相互警告:“小心,地下有地藏菩萨!”从此,叛军走路都小心翼翼。

  此后,李光弼还派人假装和叛军讲和,一方面派裨将率领数千人出城假投降,把叛军注意力吸引过来;另一方面派人把地道一直挖到叛军营里的地下,并掏空,先用木头支撑伪装,待到时机成熟,突然使敌军来个“营里地陷”。正当叛军惊慌失措之际,官军乘机杀出,与假降部队配合,内外夹击。杀、伤、俘叛军万人。李光弼取得了利用地道奇袭作战的重大胜利。

  宋朝以后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另一种形式是由民间的地窖演变而来。利用地窖御敌,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从宋代庄季裕《鸡肋编》里始有记载:陕西民众“就田中作窖,开地如井口,深三四尺,下里蓄谷多寡,周围展之……盛谷多至数千石”。这时地窖主要用以储藏粮食,以防盗匪兵患。窖上面掩土种上庄稼,但有窖处“叩地有声,雪易消释”,又往往被来犯者发掘。

  到了明代,地窖有了新的发展,不但挖得很深,藏粮又藏人,而且连通成地道。据明代王士性《广志绎》记载:北方游牧民族来犯,当地百姓藏于窖中。来犯者不知深浅底细,不敢贸然入窖,只好用柴草燃烟熏呛。但百姓自有高招,窖内挖有许多分洞,烟从主洞入分洞出。他们还协作,使洞洞相连,地道纵横交错,连绵数里,来犯者更不敢轻举妄动。这大概是比较早的专门用于防御的地道战。

  选自《文史天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