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禹治水之谜

  • A+

大禹究竟是哪里的人?他治水的范围到底有多大?他治水究竟是因何而成功的呢?这些围绕着大禹的谜团至今少有定论。

  

  大禹是哪里人?

  

  关于大禹是哪里人,可谓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禹是古羌人,出生地在今天四川西部到青海东部的地区。今天四川省汶川县属于古羌人活动地区,当地还有被称为“禹里沟”的地方,有禹王庙的遗址和岣嵝碑(刻有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碑文)。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禹生于江浙,是古越族一支的领袖。相传大禹姓姒,今天浙江绍兴禹陵村里还有几百名姒姓村民,就是大禹之后。据战国时期的一部编年史书《竹书纪年》的记载,大禹部族同古越人的图腾崇拜一致,都是龙蛇崇拜。

  最新的一种观点说大禹是东夷人,出生地在今天的鲁西、冀南地区。此派学者依据《史记》、《世说新语》、《集解》等典籍的内容,指出其中有直接说“大禹生于东夷”的记载,又说舜杀禹的父亲鲧于羽山,这些记载都说明禹为东夷人,生于山东。此外,禹的妻子涂山氏也是东夷人,涂山就是山东的蒙山。

  

  大禹在哪里治水?

  

  许多先秦文献在提到大禹治水时,总会讲他行跨九州,疏通江河。但近年来,一些学者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发现,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大禹根本没有能力靠疏通的方式治理黄河、长江。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此派学者认为,大禹是在山东治水,很可能只是把今天豫东、鲁西南这一小片地区的洪涝排泄出去而已。

  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的地方就在古代的江、济、河、淮四条大河之间。江、淮,一般人认为即长江和淮河,其实不对。在唐以前,所谓江并非长江的专称,有学者认为,江是指古沂水或者古泗水;淮也不是今天的淮河,而是今河南东边的睢水;而济水在山东境内,河指的就是山东境内的黄河下游。这四条大河之间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

  学者们进一步分析,大禹时代那样一场留在先民记忆深处并给先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大洪水,必定发生在当时居民比较稠密的地方。而当时的河南、山东地区适宜耕种,人口稠密,却地势低洼,降雨量丰富,最易受洪水袭击。自古以来,山东菏泽一带每遇黄河发大水或天降暴雨,则沟河淤塞,积水无法排泄,造成洪涝灾害。《尚书》的《禹贡》篇多次提到位于菏泽境内的13个地名、河名,如大野、雷泽、菏泽、济水、濮水、潍水等,足以说明这里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地区。

  由此可见,大禹治水的活动区域其实很小,应该就在今天的豫东、鲁西南地区。那么大禹治水的工程究竟有多宏大呢?一些学者认为,以当时的生产技术,所谓大禹治水不过是把济、濮流域的积水排泄出去而已,其工程只是大禹率领先民们用骨制或石制的耜,再加上一些青铜生产工具,在平原上开挖一些大的排水沟渠以疏导积水。

  当然,这在当时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工程量对先民而言也是很浩大的。后来,由于大禹治水卓有成效,代代相传,越拔越高,大禹开掘沟渠便被夸大成开掘江河,遍布九州,而大禹也就从人变成了神。

  围绕大禹的身世和治水之谜,出现这么多观点,只能说远古时期的文字记载太少,很多详实的考据已经很难得到。此外,那个时期可能是地球大灾变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大洪水的传说,中华大地上也是到处洪水泛滥,先民们治理洪水的传说可能有很多种,最后在中华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这些神话传说可能都糅合到大禹身上,以至于今天的学者众说纷纭,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运气还是能力?

  

  大禹治水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学、地质学、地理学和天文学问题,无论是考证远古洪水的真实性,还是探究大禹治水最终成功的原因,都离不开对这些背景条件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地质学者依据考古学与地质学证据,证实了大约在4000年前,也就是大禹治水的时代,世界气候曾出现极端异常,黄河也曾经改道。而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大禹开天辟地的神力,而是另有原因。

  据历史文献记载,鲧采取修筑堤坝的方式来围堵洪水,而大禹采取疏导之法。但以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物质条件(主要仍以木、石、骨为工具),无论是鲧的“围堵”还是禹的“疏导”方法都不可能制服洪水。疏导是通过清理河道的淤泥,来降低江河的水位,从而防御洪灾。黄河每年的沉积物量如此之巨,禹根本不可能“疏导”干净。再说,在包括今天在内的大部分历史时期里,人们管控洪水是靠筑堤建坝,而不是疏导。更何况黄河流域的大洪灾即使是现代的技术、知识水平也很难控制。疏通九川、开辟九州是非人力所及的功业,很难相信4000年前的大禹能够通过疏导的治理方法完成他的丰功伟绩。

  那么,该如何解释大禹这一不可能的壮举呢?答案就是气候转好。史书记载的大洪水据考证可能长达100多年,在尧时期就已经开始,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时期正值洪水泛滥的高峰期,无论是围堵还是疏导都无济于事。而到了大禹治水的时期,气候正好开始好转,洪水也自动退去。毕竟,在那样的远古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还是微乎其微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0.8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