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戏谑故事多

  • A+

苏轼善戏谑。如他戏谑80岁的张先娶18岁的女郎:“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海棠,各具情态;一个“压”字,境界全出。他写给营妓李琪:“东坡五岁黄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一座击节,尽醉而散。”这样的戏谑色而不淫,谑而不低俗,极具文化情怀。
  他与朋友间常开玩笑。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边倾斜,王安石当即出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立即对曰:“是基安石过也。”王安石《字说》一书,对汉字解释颇多穿凿附会之处,如“坡”字解释为:“坡者,土之皮。”苏轼对此笑言:“依着这样解释,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安石无言以对。东坡与佛印多有充满禅机的对话,幽默而不乏禅意。如两人泛舟江上,东坡见河边有一狗啃骨头,遂曰:“狗啃河上(和尚)骨。”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知东坡在戏谑自己,随手把题有东坡诗词的扇子,扔至河里说:“水流东坡诗(尸)。”可谓随机应对,各智其智。
  苏轼与弟子辈也常开玩笑。如弟子秦观,对自己的胡须颇为自恋,曾经得意地问老师:“君子多乎哉!”—美男都是一脸毛啊!没料到苏轼不假思索回应道:“小人樊须也!”—小人胡子都密。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他也能苦中作乐,颇多戏谑。谪居黄州作《煮猪头颂》:“净洗锅,浅着水,深压柴头莫教起。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时自家打一碗,自饱自知君莫管。”一边吃,一边打油以记之:“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此乃“东坡肉”的精髓。
  选自《中年读者》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