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黑水城中的惊世发现

  • A+

科兹洛夫带回俄国的西夏文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成为令该国专家头痛的“谜题”,直至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的一次意外发现。开启那段文明的“金钥匙”终于现世了……

  

  科兹洛夫的黑水城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无论哪次发掘,都事先没有计划,没有详细的或者简要的记录,造成文物和出土地点信息的分离,使得后人无从追溯;所有的文物都混淆在一起,甚至对于“著名”大塔的发掘,虽然得到了数量极多的西夏文献,也很难确定大塔的年代。

  这批来自黑水城的文物当年在俄罗斯存放了相当一段时间,俄国科学院的专家们虽然意识到这些文献可能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但因为没有人能识别西夏文,俄国人并不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

  

  意外的发现

  

  转机出现在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教授身上。伊风阁,全称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1878年生,1901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汉满语专业。1902年来华学习汉文,任译学馆俄文教习,1904年回国。1909年的一天,伊凤阁在地理学会的房间中打开黑水城发现物的包装后,在成堆杂乱的黑水城文献中随意翻阅时,发现了一本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4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这引起了伊风阁的注意,通过认真琢磨,伊凤阁发现这竟是一本西夏人和汉人相互学习对照语言文字的工具书——西夏文、汉文双解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人骨勒茂才编写的一部西夏文、汉文词语对照集,刊于夏仁宗乾祜二十一年(公元1190年),是一部通俗的识字书,每一词语以番、汉两种文字分列4项,音义互注,检索十分方便,懂汉语文不懂西夏语文的人、懂西夏语文不懂汉语文的人都可通过此书学习对方语文。全书共37页,收录词语414条,分为9类,其内容为:天空,日月星辰,天体自然变化,山川河海,矿产、植物和动物,君子、小人,人体各部和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最后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认识西夏社会的重要文献,也是初学西夏语文最便利的入门工具书,是一把唯一能打开西夏文献宝库的“钥匙”!

  这个发现让伊凤阁兴奋不已,他据此发表了《西夏语研究》一文,公布了“他的发现”,至此,俄国的学者们才明白,原来科兹洛夫两次用骆驼驮来的是中国中古时期西夏王朝190年的历史,一段尘封千年的古老文明从这里慢慢开启。伊凤阁也成为第一个注意到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劫回的西夏文物的俄国学者,为俄国西夏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神秘的骨架

  

  在1909年那次挖掘中,科兹洛夫还在那座被他称为“伟大的塔”的塔内北墙边的台座上,发现了一副坐姿骨架。这具尸骨被运回俄国后经当时俄国的人类学家沃尔科夫研究后判定,是一位40岁以上的妇女,属西藏一阿利安一蒙古人种;加之佛塔中所藏西夏文佛经的跋文或加盖的施经印章都是以罗太后的名义散施的,俄国汉学家孟列夫据此设想此人骨是西夏仁宗李仁孝(1139-1195年)皇帝的皇后罗氏。

  罗氏本为汉人,战乱流亡于北方,被西夏仁宗李仁孝纳为皇后,生子纯枯,封为“章献钦慈皇后”。乾祜二十四年(1195年),李仁孝去世,子纯祜继立,是谓桓宗,罗氏为皇太后。天庆三年(1196年)12月,仁宗族弟仁友病死。仁友在粉碎任得敬篡权分国阴谋中有功,晋封为越王,其次子安全生性残暴阴毒,怀有野心。他向纯祜上表以其父的功绩,请求承袭越王爵位。纯枯深知安全的品质为人,不许其承袭王爵,反而降封他为镇夷郡王。安全由失望而生怨恨,他在皇太后罗氏的纵容下,逐渐把持朝政,并图谋篡夺皇位。天庆十三年(1206年)1月20日,李安全在罗太后的合谋和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纯枯,自立为帝,夺取了皇位,改元应天元年。3月,纯祜于宫中突告死亡,死因不明,终年50岁,谥昭简皇帝,庙号桓宗,时人传说为李安全所谋杀。6月,罗太后遣御史大夫罔执中去金朝,上表说:“纯枯不能嗣守,已与大臣议立安全。”请求金朝赐予册封。金朝派使者来夏,询问废立的原因。罗太后再次上表多方饰请,请求册封。7月,金朝见纯枯已死,安全篡位既成事实,便顺水推舟派使臣册封安全为夏国王。此后,罗太后就在记载中消失了,她的命运不得而知。

  孟列夫设想罗太后在后来与李安全的宫廷斗争中败北,被摒弃于国事之外,她只好出家在某个荒僻的寺院当了尼姑,后被发配到黑水城,死后葬在那里。根据这一设想,孟列夫又提出黑水城藏书的佛塔是罗太后的私人图书馆。

  对此,中国专家认为,当时作为皇太后的遗体怎么到了黑水城,历史上没有发现任何记载,说骨架是属于罗氏的,下这个结论为时过早。可惜的是,这个当年保存于苏联国家科学院内的骨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神秘丢失了,给西夏学研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绝世孤品双头佛像

  

  黑水城出土的雕塑品精美绝伦、世所罕见,尤其是双头佛像更是稀世精品。双头佛像,高62厘米。双头神情各异,分别向左右微侧、稍垂,头顶螺髻,鼻梁挺直,双眼俯视,面部丰满慈祥、略带微笑,显得神情生动、优雅柔和,富有感染力。一体四臂,两臂胸前双手合十,另两臂下垂、向左右下方伸展。从不同角度看佛头、身体和双臂都完美结合成一个整体,造型奇特,世所罕见。关于双头佛还有一个故事,出自记述唐玄奘取经故事的《大唐西域记》中,书中记载“大卒堵波石阶南面有画佛像,高一丈六尺,自胸以上,分现两身,从胸以下合为一体”。

  这个佛像的产生是因为在古代印度的犍陀罗国,有一位穷人,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经过多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才积攒下一枚小小的金钱,把它交给了一位画工,请他在寺院中为自己彩画一身小佛像供自己礼拜,以表达对佛的敬意。一枚金钱画一身佛像是远远不够的,但已经是倾其所有,画工被这位穷苦人的赤诚所感动,就不再谈论价钱了,答应他一定画成。这位穷人刚走不久,又来了一位穷人,也是拿着一枚小金钱要求画佛像,画工也答应不计报酬为他制作。画工就用这两枚金钱,请了一位高手,共同画成了一尊佛像。几天以后,两位穷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寺庙拜佛,当他们看到画工只画了一个佛像时,心存疑虑。画工指着那身新绘成的佛像对他们说:“我并没有贪占你们分文,你们的钱全用在这幅佛像上了,但也只能画一身,可这要代表两个人的心愿。”话音刚落,佛陀便施出法力,佛像就显出了灵异,上身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佛头共处一身的奇妙画像,并且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两个穷人的愿望被满足了,心悦诚服,更加坚定了对佛教的信仰。

  史书上记载的双头佛像,仅在壁画中见过几例,但未有实物流传。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古代作品中根据印度佛经中的故事雕塑的双头佛像,只有黑水城出土的这一件,是佛教中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孝是西夏历史上提倡“文治”最著名的统治者,修改颁布法律条文是他推行“文治”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他在天盛年间(1149-1169年)组织了由北王兼中书令嵬名地暴为主的19名专门官员,在总结、修订前代律令的基础上,根据西夏国情,参照宋朝政书,鳊撰了综合性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目的在于“为民取则,为世除恶”。“改旧新定”,顾名思叉是对旧有律令的重新修订。

  西夏文《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前有目录,正文共20章,共1460条2600多页,全面规定了本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内有整个西夏国家机关介绍,是现存西夏法律文书中篇幅最长、记载最详、保存最完好的文献。

  《天盛律令》包含了传统的刑法、行政法、军法、民法、诉讼法等方面的许多具体条文,大量吸收了唐、宋封建王朝法律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内容。在继承唐、宋法律丰富、细密、严谨传统的同时,也参照本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加进了不少独特的内容,使之更加充实切合实际。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法典对败逃的兵将也规定了严苛的惩治条款。比如刑罚制度中,去掉了唐朝笞杖徒流死中的流刑,而增加了至今发现的最早使用“无期徒刑”的法律规定。

  12世纪颁布的《天盛律令》是继《唐律疏议》、《宋刑统》之后第三部中华法律著作。在此前后,吐蕃、辽、金的法典没有一部能够流传到今,其他远东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也都没有留下15世纪以前的法典,就连著名的傣文《芒莱法典》也要比它晚100年。这样,至今保存完好的原文原版的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就是现存的第一部系统的少数民族法典,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所修律书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部大法典,成为研究远东古代少数民族法典弥足珍贵的资料。

  

  选自《科学奥秘周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