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雪灾的那些事

  • A+

清朝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后、鸦片战争以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北方,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清史稿·灾异志》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河北邢台降下大雪,“大雪盈丈”,论厚度,绝对为历年之冠。

  同样,河北《同治灵寿县志·灾祥》记载,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腊月,又降下四五尺的大雪,门和窗户都推不开,豆腐渣工程的房子倒塌无数。第二年腊月,盐山连下了五天的鹅毛大雪,平地起了丈余的积雪。

  天太冷了鸟兽也受不了,道光十年(1830年)腊月,“雪深数尺,禽鸟冻死无算。”翌年,元氏县连下三天、厚达四五尺的大雪让几百户居民冻死,“连雪三日,雪深四五尺。举家冻殍者数百。”雪灾一出,陆路不通,严寒冻结运河,这对盛行漕运的清朝是个致命难题。粮食无法进京,粮价飙升,小百姓只有望米兴叹,冷饿交加,贫病而死者也不鲜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如此在《长相思》中感慨,雪这么大,我怎么回家过年啊,心都碎了。娘子,要怪你就怪大雪吧!嘉庆年间,某文士在沧州适逢大雪天,想雇一驴车,原价一天四百文,因为下雪,车价涨了一倍,该文士不得不感叹“雇驴冲雪非容易,日费青钱八百文”。

  《清稗类钞·棍骗类》记载,有户人家选了腊月初八这天娶媳妇,谁知天公不作美,鹅毛大雪从初七晚上下到初八拂晓还未停,女方家较远,走陆路,大雪埋到大腿根;走水路,冰面光可镜鉴,走一步退三步。这良辰吉时不能耽误,干脆派一人连滚带爬到女方家通知:“亲家,这路实在是不好走啊,天这么冷,冻着令爱可不好,要不让他俩隔空交拜,雪化了再圆房吧。”女方也没法,只好和新郎隔着几十里地拜了天地。一个礼拜后雪化了,俩人才迎来一刻千金的良宵。

  面对大雪,清朝政府绝对不是无计可施。安排人扫雪、路上垫土、放假、严厉惩罚骑马交通肇事者……能想到的,基本都做了。道光年间,专职扫雪人的正式工作称谓是“扫街”,一到大雪甫停,他们就扛着工具来到街上,等待被不愿意动手扫雪的懒人雇走。

  至于官方的扫雪职责分工则很明确:皇宫里和内城的雪分别交给太监和侍卫,外城和各大国道就要出动驻军清扫。除了扫雪,还会在皇帝出巡或者大军凯旋时可能经过的官道,以及运送军粮军饷的官道等特定的官道上垫土以防滑。

  雪大了,官员们上朝就不方便,皇帝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人性化。《康熙实录》记载,康熙二十四年,北京闹雪灾,康熙说:“路滑,诸位爱卿不用来上朝了。”雍正四年,北京再次闹雪灾,雍正也说:“在京官员不必来圆明园,朕自改期另传。”

  雪灾期间道路湿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大清律例》规定:因为天气关系骑马撞伤人的,赔偿医药费,还得把坐骑赔给伤者。如果把人撞死了,打一百大板,劳改三年,另外赔偿死者家属埋葬费,其坐骑则被官府没收。

  选自《齐鲁周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