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为何倚重锦衣卫

  • A+



  正德十六年(1521年)夏四月癸卯,年仅15岁的朱厚来到京城,要做一件大事情。他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而且正德皇帝驾崩后,在一无亲兄弟,二无子嗣的情况下,他成为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朱厚此次来京要做的大事,就是继承皇位。然而,刚一进京,他就遇到了阻力和难题。迎接他的礼仪官,要以皇太子即位礼的规格接待他,可朱厚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他是以皇弟的身份嗣皇帝位,而非皇子。可朝廷第一重臣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却刻意降格安排,名义上是要遵守礼仪,实际上是想限制皇权,提升内阁的政治权力。由于父亲死得早,13岁就以世子身份理国事的朱厚,政治智慧相当成熟,权术谋略也相当了得,在他的坚持下,他赢了。后来又因为如何给亲生父母兴献王和兴献王妃一个恰当的名号,嘉靖帝和朝臣们又斗争了一回,结果他又赢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仪礼”事件。

  通过初次的斗争,朱厚深深地意识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朝政大乱,另一个是朝臣们太过强势,为了尽快控制局面,也避免自己总是被欺负,他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力量。即位之初,他就减税免赋,争取民心,同时关闭正德皇帝的珍禽异兽馆,示范明君形象。另外,他还大手笔地裁撤冗员,减少漕粮。这一系列举措颇得民心,朝政大有改观,政治面貌也为之一新,舆论甚至将新天子朱厚捧到“圣人”的高度。高高在上的朱厚,并不为此飘飘然。智商奇高、内心强悍的他,在施政方面,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和适度的机警。他讨厌文臣,对于太监也没有多少好感,一上台就“尽罢天下镇守太监”,限制宦官权力。那么,孤身一人来京的他,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又是什么呢?根据祖宗的成功经验,唯有皇家秘密警察——锦衣卫。

  于是,他开始大规模整顿锦衣卫,先是清理锦衣卫中滥竽充数的人员三万多人,随后又重新设置机构,大规模招纳工匠人才达十四万八千余人。对于锦衣卫的领导权,他自然也是格外重视,精心挑选,重用在安陆兴王府时的旧人。和头脑发热、疯疯癫癫的正德帝不同,年轻的嘉靖帝需要的不是风光的仪仗场面,而是一支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极高的皇家秘密警察部队,可以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铁血”高压政策。

  

  二

  整顿后的锦衣卫,办事效率和执行能力如何呢?三年后,验证的机会终于来了。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北京紫禁城的左顺门前,花花绿绿地跪伏着一大批身着各色朝服的官员。他们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伏在地上长跪不起。他们是在示威,而且是在向皇上示威。

  皇宫门前守值的锦衣卫一看阵势,立马紧张起来,赶紧差遣太监跑到后宫向皇上汇报。虽说太监们着急害怕,可18岁的嘉靖帝朱厚却不以为然,对于政治权谋有着近乎天才般的理解和参透的他,很清楚这些大臣们的“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依然是有关“大仪礼”事件的延续风波。嘉靖帝只不过重用了桂萼、张璁两位替自己和自己父母说话的“异己分子”,竟惹得这么多朝臣集体示威,要和自己对着干。嘉靖帝起初是隐忍不发,先派太监劝说,不听,便命令锦衣卫抓去带头的8个人,给以警告。可这些示威的大臣们仗着人多势众,抗议升级,用“撼门大哭,声震阙庭”的方式哭谏。忍无可忍的嘉靖帝终于发飚了,喝令锦衣卫前来执法,旨意就一个字:打!

  很快,一支训练有素、规模庞大的锦衣卫行刑队便蜂拥而至,134人被集体廷杖,左顺门前顿时哀号阵阵,血迹斑斑,其中16人当场被活活打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血溅左顺门”事件,也是明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廷杖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锦衣卫的板子打烂了朝臣们的面子,也让他们终于明白了朝堂上谁才是老大的事实。虽说嘉靖帝再次取得了胜利,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将自己父亲追尊为皇帝的愿望,可也从此伤透了心,他觉得大臣们的愚顽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便从此疏远群臣,除了嘉靖二十九年召见过一次,以后更无召见之事,直到他去世,四十多年里没有露面。

  深居大内的嘉靖帝,除了炼制丹药外,也是会办公的。虽说避见朝臣,却并不能说不理朝政,奏折他会看,也是要批的。明朝庞大的官僚机构体系,稳定成熟也相对独立,即使皇上不上朝,也能够确保帝国的正常运转。公干的事,他可以通过奏折了解,加上有锦衣卫这样的大内密探“辅助”,大臣们私下做什么,他也了然于胸。因此,即使不上朝,他依然算得上“勤政”,大臣们犯了错,屁股还是照打不误,而且打得频繁,严得苛刻。军事方面,大总督翟鹏、蓟州巡抚方,以“撤防过早,指挥失误”罪,打!大总督郭宗皋、大同巡抚陈,以“寇入大同,抗敌不力”罪,打!司法方面,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寺卿沈良才等,因建议丁汝夔案件应“狱缓”处理,以“妄言论政,忤逆圣意”罪,打!吏治方面,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两人,以“子弟冒功,徇情枉法”罪,打!这其中,蓟州巡抚方和大同巡抚陈,大概没做过京官,没见过廷杖的阵势,连惊带怕,竟“毙于杖下”。而其他那些见怪不怪的京官,就显得要皮实许多,虽说死不了,可屈辱却少不了,这廷杖的罪刚受完,皇帝就马上下令,要他们拖着红肿的屁股,赶紧上班。有一年的正旦朝贺,不知何故,又迁怒于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于是,刚才还衣冠楚楚的朝廷大员,连朝服都没脱,就被一帮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按在殿前的地上行杖。

  终其一生,嘉靖帝都在与大臣们的对抗中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愤怒。

  

  三

  嘉靖帝倚重锦衣卫,还与一个人密切相关,那就是陆炳。陆炳是嘉靖帝奶娘的儿子,从小和嘉靖帝一起长大。陆炳天生异相,勇武有力,机警过人,天生就是当特警的料。而他也并非靠关系升迁,而是靠真才实学博来的。他是嘉靖八年的武进士,授封锦衣副千户。陆炳升迁很快,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外,也与他们家是锦衣卫世家有关,因此按照当时的规定,在他父亲去世后,世袭“指挥佥事”一职,又很快升任为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在随嘉靖帝南巡时,有一天行宫突然失火,他冒死将嘉靖帝救出,并因此深得宠幸,擢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

  陆炳好财,而且敛财“有道”,曾笼络凶豪恶吏为爪牙,侦知民间富人有小过,即收捕并没收其财富,积资数百万,营造别宅十余所,庄田遍四方。除了爱财,陆炳也深得权谋之道,服务皇上的同时,还与当时的内阁大臣关系密切,特别是与严嵩勾结最深。虽说陆炳祸害起政敌来,从不手软,可在嘉靖帝数兴大狱,欲置许多朝臣于死地时,他又会竭力加以保全,而且从未“构陷一人”,因此颇受朝中士大夫的好评。正是他左右逢源,做人做得实在太成功,因此官运也格外亨通。他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的得主,人臣能获得的荣耀,几乎都集于他一身。

  嘉靖帝对于陆炳的宠爱,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按照当年的规制,每逢上朝时,锦衣卫只有资格站立于大殿的两边,可嘉靖帝却为陆炳破了例,“特命上坐,班二品之末”。当然,嘉靖帝重用陆炳,绝非简单的感情用事,他提高陆炳的地位,其实是在提高锦衣卫的地位。他看重和需要的是锦衣卫的法外势力和特权,并依靠这种恐怖的权力去制衡内阁朝臣和官僚机构,从而巩固皇权,加强统治。

  祖宗设置的“三法司”机关,嘉靖帝也视为无物,一切都交付给锦衣卫主管的镇抚司狱办理。为此,大臣们略带讽刺地进谏说:“朝廷只任用镇抚一人,刑部和法司干脆都回家抱孩子算了。”那么空就空呗,大概只要镇抚司狱里关得满满的,皇帝就已经满意了,心也才能踏实。锦衣卫官校从此想抓就抓,要打就打,毕竟,嘉靖帝才是大明王朝的老大。

  选自《古今故事报》1267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