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最不吉利的吉地

  • A+

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规制比较大:一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二是世宗皇帝朱厚熄的永陵;三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建筑规模取法其祖父明世宗的永陵,规模稍次,其中埋葬着明代第13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瑞、孝敬两位皇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朱翊钧病逝,十月葬于定陵。300多年以后,他的坟墓定陵被发掘。1958年,在考古学大师夏鼐的指挥下,神宗的梓宫(棺椁)被开启。在厚厚的龙袍下面,掩藏着神宗的尸骨。1966年8月24日下午,“地主阶级的总头目”神宗的尸骨被砸烂、焚烧。这位曾经统治中国48年的皇帝,终于化作一缕青烟远去。定陵300余年后遭掘,还有一说,就是风水不好,当年择地建陵之初,就发现了不吉之兆,预示以后要出大祸。

  明神宗朱翊钧10岁登基继承大位,在位之初,任用张居正等大臣辅政,采用了张居正的改革办法,使经济有所发展。然而张居正死后,万历竟然30年不理朝政,并且广搜民脂民膏,派宦官到处搜掠珠宝,以勘矿、开矿为名广搜民财,导致民愤纷起,怨声载道。史书上说:“明之亡,亡于神宗。”

  明神宗也是一位极其相信风水的天子,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只有21岁的朱翊钧借去天寿山春祭之机,动起了择选万年吉壤的念头。

  当时钦天监通过四处遍阅实地比较之后,认为形龙山、小峪山、石门沟山三处“最吉”,但后来有大臣指出:石门沟山坐离朝坎,方向不宜,堂局稍隘。但“形龙山吉地一处,主山高耸,层峦叠嶂,金星肥员,木星落脉……诸山皆拱,众水来朝,诚为至尊至贵之地。又见小峪山吉地一处,主势尊严,重重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结穴,左右四铺,拱顾周旋,云秀朝宗,明堂端正,砂水有情,取坐辛山乙向,兼戊辰一分。以上二处尽善尽美,毫无可议。”朱翊钧在当年九月九日借秋祭之名,亲自去看了形龙山和小峪山两地,现场初定小峪山,请示两宫皇太后之后才能正式敲定。第二年九月(1584年),奉两宫皇太后之命,朱翊钧再借秋祭之机,正式定下了小峪山,即现在的定陵陵址,并易小峪山为现名大峪山。

  虽然大峪山被明神宗认为是“万年吉壤”,但在动工过程中却出现了不祥的预兆。定陵自1584年10月6日开工,每天直接进入现场施工的军民夫役和瓦水石匠达二三万人。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陵园工程已有相当进展。但此时,风水师定下的将来置放棺椁的地方却出现了意外,挖出一块大石头,宝床下无土,这严重犯了风水大忌。有大臣提出重新择定陵寝的地址,但让人意外的是,当时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朱翊钧一反常态,称祖宗山陵既然位于天寿山,后代子孙皆当归葬于此山。他下诏,劝大臣不要再争论了,寿宫吉地就是大峪山。虽说如此,朱翊钧曾带人悄悄看过几处地方,仍不是很理想,于是彻底死了易地建寿宫的念头。但在6年的建陵过程中,官场和民间关于定陵风水不吉利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史载,万历二十三年,定陵已建成5年了,当年开国功臣、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廷,仍上疏奏称:“大峪山寿宫龙穴非真。”要知道朱元璋建在南京的孝陵就是刘伯温给选的址,刘世廷的风水理论应该是祖传之术。定陵在以后的岁月中的确是屡经磨难,由于朱翊钧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定陵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不仅如此,定陵还在历史上屡遭火焚。

  从当初选址,到300多年后被掘,报应也罢,巧合也好,定陵身上确有太多的谜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