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街头是怎样闹元宵的?

  • A+

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一章中,有一篇《绛都春》的诗词,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东京街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景致:

  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鹇竞飞,玉勒争驰,都闻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嬉笑,一点星球小。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当时,为了得到朝廷招安的梁山老大及时雨宋江下山前往东京汴梁,令小旋风柴进和浪子燕青进城去打前站。于是,“柴进穿一身整整齐齐的衣服,头上巾帻新鲜,脚下鞋袜干净;燕青打扮,更是不俗。两个离了店肆,看城外人家时,家家热闹,户户喧哗,都安排庆赏元宵,各作贺太平风景。来到城门下,没人阻挡。”抬眼远望,果然好座东京去处:

  州名汴水,府号开封。逶迤按吴楚之邦,延亘连齐鲁之境。山河形胜,水陆要冲。禹画为豫州,周封为郑地。层叠卧牛之势,按上界戊己中央;崔嵬伏虎之形,像周天二十八宿。金明池上三春柳,小苑城边四季花。十万里鱼龙变化之乡,四百座军州辐辏之地。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照楼台。

  这首描写东京繁华的诗词,其实,却未写尽东京的繁华。当时作为大宋的京都汴梁,地处中原,背倚黄河,亦称为开封。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因郑国庄公为向中原扩展,在黄河之南的朱仙镇古城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名启封,取“启拓封疆”之意。后也称为邑,战国时期称作大梁。西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960年的北宋开国时,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在此建都,使开封古城历经千年华梦。

  北宋开国后,开封已改称东京汴梁。到了神宗赵顼即位,大宋王朝的国都汴梁已历经五代帝王、长达近百年的辉煌,大宋王朝的都城汴梁已非昔日可比。此时的汴梁城郭相连,绵延逶迤,护城河壕宽水深,各方城门气势磅礴,固若金汤。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汴京已成为了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繁华都城。当时在北宋朝廷的“归我华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思想指导下,一些诸如北辽、西夏、天竺等地的移民迁居汴梁,带来了异彩纷呈的外域风情,使汴梁这座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跃成为了显赫于世的国际性的大都会。因此,东京汴梁的繁华是难以用一首诗词而说尽的。当然,东京汴梁的元宵之夜的景致也是用一首诗词难以展现其全貌的。那么,北宋的东京汴梁的元宵之夜究竟有多繁华,当时的东京百姓是怎样在正月十五走上汴梁街头闹元宵的呢?

  正月十五,道家谓之上元,是夜有燃灯之习,帮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据宋史记载:“三元张灯,本起于方外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在之。”所谓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中国古代的灯节,与佛教的传入有一定关系,但把燃灯变成花灯展览并与文娱活动结合在一起,则是隋唐以后的事,宋代继承了这种习俗,至太宗淳化元年,即公元990年六月,中、下元张灯罢止,只保留了上元灯展。

  北宋初年上元灯展为三日,即十四、十五、十六,至太祖乾德五年,即公元967年,朝廷无事,国家安定,年谷丰登,因令开封府续放十七、十八两夜灯,自此有宋一代,上元五夜灯形成一种制度。到了北宋末年,为办好灯展,自头年的腊月十五,先在景龙门一带进行预展,名曰“预赏”,灯展活动更趋丰富。

  上元灯展随着北宋经济的迅速发展,日趋盛大壮观。到了北宋中期,官方亦于此时法定假日三天,以便官民同赏。一代名臣王安石有诗《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曰:“正月端门夜,金舆缥缈中。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警跸声如在,嬉游事已空。但令千载后,追咏太平功。”

  对于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他还另有诗句说:“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更写出了当时灯市如海的盛景。

  北宋的另一位名臣诗人欧阳修也曾谈及东京的灯市盛况。据《醉翁谈录》记载:东京的东华门外自正月初即有卖灯的市场,有灯球、灯槊、绢灯笼、日月灯、诗牌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等,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心灵手巧的制灯人,往往将兽角、翎毛、琉璃、皮革、丝绸巧妙运用,将灯造成牡丹、莲荷、曼陀罗等花卉的形状,分光叠翠,效果良好。另有灯品灯组,“采山左右,以采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系列灯放护城河上组成的“灯桥”,在闹市区街上空悬挂彩索,悬灯于上的“过街灯”,市数十丈的“灯竿”,“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这些都为后世效法承袭。

  在放灯的同时,传统的文娱活动也加入进来,使得灯展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万民同欢的欢乐海洋。每个坊巷口皆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整个东京城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大人孩子男男女女川流不息。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记载一个故事,说一个家人背着小主人看戏,居然被人偷去了仍不自知,可见灯市令人着迷到了何等程度?

  关于上元灯展的盛况,记载最为详的当然还是《东京梦华录》。“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切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菊,踏索上竿……又有猴呈百戏,点跳刃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一新耳目……”

  观灯的人们亦形形色色,富人坐的车子,挂灯作饰,精纤华焕;有人用纸作的飞蛾、蜂儿之类,以长竹标之,插在头顶;又有人玩一种火杨梅,“以熟枣捣炭丸为弹,傅之铁枝而点火,可谓别有乐趣。”

  年轻的女子们喜欢佩戴一种小灯球,小灯笼,有策栗那么大小,像珠翠一样装饰在身上,显得光彩动人。这元宵之夜即是她们和情人约会的最好机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久寻不着,猛然乍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此时更不乏失意的痴情人,在灯市人海中怅惘愁苦:“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但不管是乍见情人的得意也好,还是不见情人的失意也罢,无不表明元宵之夜的无穷魅力。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