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毒泉之谜

  • A+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第88回描写了这样一件事:诸葛亮在南征讨伐孟获时,孟获以泸水(今金沙江)作为天然屏障阻挡蜀军。诸葛亮的大军来到泸水边,在渡河时口鼻出血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南征凯旋、北伐临行前给后主刘禅的前《出师表》中,曾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来概括他南征用兵的艰险。《三国演义》在第88回对此进行了艺术的描写:在一擒一纵孟获之后,孟获以泸水为天然屏障阻挡蜀军。马岱的追兵来到泸水边,“因见水浅,大半不下筏,只裸衣而过,半渡皆倒;急救傍岸,口鼻出血而死。”马岱大惊,连夜回告孔明。孔明唤向导土人问之,土人说,现在天气炎热,尤以白天为甚,毒气正在发散,有人渡水,必然中毒;若饮此水,其人必死。想要渡河,须待夜静水冷,毒气不起,饱食渡之,方可无事。于是蜀军扎起木筏,半夜渡水,果然无事。

  据专家考证,这里所说的泸水,就是现在的金沙江。郦道元的《水经注》“泸江水”云:泸水特有瘴气,三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差得无害”。

  泸水有毒,也许还与西南地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有关。许多涉及南方风情的小说如《野叟曝言》,曾经提到一种“瘴疠之毒”,就是一种传播疾病的毒水。在那炎热的地方,苍蝇、蚊子、蟑螂等昆虫繁殖得很快,细菌繁殖的速度也加快,各种有机物如树木的枯枝烂叶,更易腐败;动物的排泄物也更易发酵、分解、腐败,产生一系列的毒性物质。这些动物的尿液、粪便、尸体污染了水土资源。随水流进入泸水,或者渗入地下,又从泉水涌出,污染泸水。

  在大型污水沟、污浊的水井附近,我们经常可以测到有害气体,有时有害气体的浓度达到了异常高的程度,能置人于死地。这些污染,在古代是自然发生的,在现代,则是人为造成的。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称为泉。泉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好的泉水是无色的,但坏的泉水则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颜色。如含有氧化亚铁的水,呈浅蓝色;含有三氧化亚铁的水,呈红褐色;含有腐殖质的水,呈暗黄褐色。

  《三国演义》给我们写了几种特殊的采,使我们大开眼界。在三擒孟获之后,朵思大王想以毒泉阻挡蜀军。

  从医学角度看,毒泉也并非纯粹虚构,有些水确实是自然产生的毒水。

  据报道,云南省腾冲县东北有一个“扯雀塘”,四周寸草不生,如果鸟雀从这里飞过,往往会被“扯”下来。这被反映到有关部门,于是专家带着仪器去那里实地考察。经测定,发现塘口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氨。专家指出,这是火山活动后期的一种“低温放气现象”。莫非这就是诸葛亮大军遇到的一种毒采?云南有七百多处温泉,有几处温泉水温正常在80℃——90℃,红河边上有一处水温高达100℃,这是否就是《三国演义》中说的“灭泉”?“与汤无异,人若沐浴,则皮肉皆烂,见骨必死”。试想,100℃的高温,像烫鸡子一样,真会出现上述的结果。看来小说并非纯粹是虚构。

  现在已经知道,贮粪池、大白菜贮存池、腌制池、纸浆池、沼气池、大型污水沟、孔雀和其它动物的粪便、各种动物的尸体、污浊的水井……这些地方在久不通风的情况下,氧气稀少,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作用,可产生硫化氢及其他有毒气体。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特殊臭鸡蛋味的气体,它无色、易燃,有强烈的窒息性和神经毒性。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不同,中毒症状也不同。低浓度时,主要表现为对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作用,患者有畏光、流泪、眼刺痛或有异物感,鼻和咽喉有灼热感,或者干咳、胸闷。在高浓度时,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呕吐、胸闷,重者出现急性肺水肿,最严重的发生“闪电型”死亡,这是由于高浓度硫化氢使人发生了呼吸和心跳骤停。

  

  选自《老年文汇报》2006.12.19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