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曾孙的传奇收藏

  • A+

在去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场雪扬漫京城时,我带着一种好奇与对历史的探秘来到北京西苑,采访慈禧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那根正)。

  不爱露脸、喜好收藏的那先生笑容可掬。于是,在他那简朴的家中开始了采访。随着话题的展开,那先生对他那些家藏珍品娓娓道来,而我们的思路也随着那先生的言语与激情开始了一次从未有过的认知旅程。

  作为慈禧的曾孙,那先生现在是颐和园游人投诉接待总站的站长。也被新闻媒体称为“颐和园的活字典”。那先生手里的宝贝不算少,家里的一些古玩摆设和字画自然在我们一进屋的时候就尽收眼底。他最先拿出的是一个漆盒,里面装着一本慈禧少年识字时用过的一本书。从它平整的页面和纸质的完整来看,那先生对它的保存是多么地尽心。这是一本道光年间出版的读物,被称为《澄衷业学堂字课图说》的图文书,有些像现在幼儿园里的看图识字书。其中对“赠”、“娶”、“婚”、“嫁”四字做了解释性图解,的确很有意思。“赠”字是一个长者坐在椅子上,地上伏跪-幼者,长者将手中的物品递到幼者的手中,解释出了“赠”字的本意。而“娶”和“嫁”两字就更有意思了,一帮人在前面敲锣打鼓吹唢呐,一帮人则举着回避牌和伞盖,而后面则是八抬大轿,好不热闹。看得出这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娶亲,可能是有更大来头的人家办喜事。那先生说,这只是这套书中的一本,而官家子弟上学认字所看的大多是这种书。

  那先生随后又拿出一个锦缎布袋儿。并对我们说:“这可是她(慈禧)以前经常玩儿的一件东西”。我一看,是一副麻将扑克牌。外面用的是竹质,里面用的是白象牙,雕刻精美,图案鲜艳。虽然年代久远,有些发黄,但仍不乏保养细微所留下的润泽。那先生说,中国当时是没有扑克牌的,这是从西方传入宫廷的。西方的使节夫人们看到慈禧玩牌时,纸质扑克牌经常被风吹到水里,于是模仿中国麻将牌特意制作了这副像麻将一样的扑克牌。据说,在宫中没有第二副,这副牌是慈禧经常放在身边的物件之一。至于这副牌如何到了那先生爷爷的手中,那先生笑着说:“是这样的,那年我爷爷到宫里时,遇见隆裕皇后和别人正在玩牌,爷爷看着新鲜,就问这牌是怎么个玩法,隆裕皇后见爷爷也喜欢,就让爷爷在旁边学。爷爷走时,隆裕皇后将这副牌赐给了爷爷,并叮嘱爷爷说是老佛爷送的,爷爷爱不释手。”

  看着麻将扑克牌上雕刻精美的图案,再与那先生家里摆设的瓷器相比,发现这其中有一些微妙的相关之处,就是那些图案的精美与奢华。在收藏的瓷器中,可谓样样都是极品,有的甚至是绝品。我们对一个印着寿字和仙鹤的瓷瓶印象很深。它线条饱满,工艺细致,轮廓之间透足了富贵和喜气,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件宝物。那先生说,这只祝寿花瓶是清代官窑的极品,是慈禧的父母做寿时用的,后来给了他爷爷,是他爷爷一生最为珍惜的物品之一。那先生现在也一直视这个祝寿瓶为一件宝物。

  还有一只酒壶。是慈禧之父惠征在安徽任职时,从那里带回的,一直是家族中的宝贝。这个能装4两酒的酒壶做得的确精美,嵌刻的花纹疏密有序,虽是文物,但外表色泽滋润,拿在手中分量适宜。最巧妙的是,它不光能用来盛酒,它的底部可以放进无烟的木炭,以此用来加热温酒。这在当时喝热酒的年月可谓是方便至极。

  至于慈禧赐给那先生爷爷的一个御碗,更是让他们全家备感受宠。那是当年那先生的曾祖父桂祥参加慈禧五十大寿时赏赐的餐具中的一件,碗底写着大清道光年制,是慈禧在吃饭时专门喝汤用的。这个碗绘着五彩龙风图案,工艺十分考究,是瓷器中的难得之物。那先生的曾祖父去世的时候,将这只碗给了他爷爷。由于这个碗的稀贵,是不可能用它来吃饭的,一般情况下不是收藏妥当,就是在祭祖的时候拿出来供奉着。在一次祭祖的时候,那先生爷爷的大福晋不小心把这个碗给摔坏了,那先生的爷爷非常生气,怨她毁了传家宝,非要把她给休了。后来这位福晋的娘家人百般哀求才算免于被休。但那先生的爷爷却要用福晋的金手镯做锔子,愣把这个碗给锔好了,而且外人很难看出破绽。就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最为困难的日子,有人愿出2000大洋收购,这只碗也没有变成当品来换饭吃。后来实在支持不住,那先生的爷爷把碗上的金锔子给解下来卖了,而碗一直在妥当的地方保存着,直到现在一点瓷儿都不缺。

  那先生兴趣盎然之余。给我们展示了一件物品,一张颐和园昆明湖的全景照片。说到这张照片的来历,还真是有些传奇。那年结束驻法国外交官生涯的裕庚回到国内,他的次子勋龄懂得照相,特意以颐和团的昆明湖和十七拱桥为背景,拍了一张全景照片,这在当时可是不多见的。拍是拍了,国内当时根本没有特大照片冲洗的技术和设备。为了让皇帝和慈禧早日见到颐和园优美的风景,勋龄特意带着相机到德国去冲洗。照片冲出来后,效果却没有勋龄想象得那样完美,于是他又找人给照片进行着色,终于呈现出颐和园山清水美的景色。这种着色的照片只有5张,慈禧本人一张,光绪一张,而第三张就传到了那先生的手里。

  那先生说,每一件藏品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久远的故事。他说,近年为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号召,已将家中80多件文物捐献,也算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选自《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