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绘制了天安门巨幅毛主席画像

  • A+

为了保持主席像的干净整洁,每年国庆节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像都要换新的,可即便如此,对于画像的作者,纵然是天天守卫在天安门前的哨兵也毫不知情……

  

  巨幅画像只能一人完成

  每年九月,在天安门城楼西北角的一个铁皮房子里,画家葛小光就开始创作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葛小光表示,“天安门的主席像,高6米,宽6.4米。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咱们全国、甚至在东亚、东南亚一带,都应该是最大的手工绘制的肖像。”不过,专门研究天安门的军旅党史专家闫树军却表示“以前北京站有更大的”。但不管哪个大,它们大都是由原北京美术公司的画师们承担的。“北京解放以后,政府把北京所有画馆的画师都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北京美术公司。”画家刘杨介绍说,此后“北京美术公司”又几易其名,而它现在的名称是“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不过,即便是集中了全北京的画师,北京美术公司中当时能画大型油画的画家也并不多,王国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64年,他接替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著名的肖像画家张振仕,负责绘画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像。但“文革”开始后,到处都要求挂毛主席像,公司里的画师们就算“连轴转”也很难满足各地的需求。最终,当时的北京市代市长吴德,特批了北京美术公司招一批学生,统一由王国栋培训伟人肖像画的制作。最终,刘杨、张春明等10人成为了王国栋的学生。

  “这种大型肖像很不好画。”刘杨说,很多优秀的画家,在正常尺寸下都可以画得比他们更好,但一到这么大的尺寸,很多画家就难以找到他们在小画布上的感觉了。

  刘杨的画架上,放着一张毛主席的黑白照片(主席像的“母版”),上面被笔画上了一道道淡淡的纵横直线,把照片分成一个个的小方格。作画前,刘杨会仔细分析和观察每一个小方格中的细节,再将其“放大”到巨大的画布上。

  尽管麻烦又有一定危险,他们却不能叫助手帮忙:“这个工作没人能替你干。每个人对画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哪怕助手就帮你画一笔,但那一笔可能会破坏你整幅画的结构,或者影响你整幅画的色调。”刘杨说,巨幅画像如果哪里出问题,改起来难度相当大,甚至可能需要重新画,“助手顶多能帮你递递东西,帮你看一看。”

  

  能画巨幅画像者凤毛麟角

  虽然画巨幅主席像是个苦差事,但是,一旦自己的作品能有机会挂上天安门,画家本人还是会有莫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正如王国栋老师所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就干了一件事:画毛主席的像。”闫树军清楚地记得,在说这番话时,王国栋老人平静的外表下,还是透露出了一种掩饰不住的自豪。

  据了解,画主席像时,对于很多色调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一些用于所谓“反面人物”的冷色,绝不能用在领袖的肖像上。不过,王国栋老人的这些学生,并非所有人都一直还在坚持画画。“1997年的时候,当时喷绘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歌华集团就觉得我们绘画组再占这么大一个车间太浪费,就把我们都解散了,让我们去坐办公室,搞行政工作。”热爱绘画的刘杨选择了辞职,而他的大多数师兄弟,则都转型成为了行政人员。但仅仅过了两年,1999年,歌华集团便又急忙“召回”刘杨,“当时是建国50周年大庆,游行队伍中的几张肖像画,歌华集团内部已经没人能画了,只好叫我们再回去画。”

  这件事给了刘杨很大的触动,他才意识到:在国内,有能力画巨幅画像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本来计划转型去画其他风格绘画的刘杨,拽上师弟张春明,回归了巨幅画像的创作:“我们要是再不画,就真没什么人来画了。”刘杨坦言,类似葛小光和他这样的画家,想培养“接班人”都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

  

  天安门主席像画师有四批

  据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秘书长黄建新透露,画像虽然年年换,但画像的画师却只有四批,分别为周令钊、辛莽、张振仕以及王国栋师徒。

  周令钊笔下的毛主席还戴着八角帽,这幅画像被用在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除了是画天安门毛主席像的第一人,周令钊还参与了新中国国徽的设计,之后,他作为主要设计师的作品还包括历版人民币、共青团团旗以及少先队队旗等。为此,周令钊被称为“国家名片的设计师”。

  辛莽笔下的毛主席像正面短发,穿绿呢上衣。1950年,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应胡乔木邀请来到中南海,接受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曾是延安鲁艺美术教员的辛莽,挑选了一张毛泽东免冠、双眼略向上看的半侧画像。由于当时画巨幅人物肖像缺乏经验,辛莽便找来从解放区来的左辉、张松鹤等人协助。画像时,左、张等人站在脚手架上绘画,辛莽则站在远一点的地方指挥。然而,当巨幅画像挂出后,群众提意见了:“毛主席像有只耳朵不好看,而且眼神向上。”辛莽随即又选择了主席一张基本正面、双眼平视前方的照片做摹本,这个版本一直用到了1953年。

  1953年后的毛主席画像是侧面像,主画师是中央美院教授张振仕。据张振仕的学生、中央美院教授张孝友回忆,张振仕绘画功底深厚。他在窄小的侧院里默默作画,一画便是11年,直到1964年,绘制巨像感到力不从心时才停手。

  经北京市市长彭真同意,1964年天安门城楼上开始悬挂王国栋绘制的毛泽东画像,他绘制的画像以毛泽东半侧面、双眼平视的照片为摹本。此后的毛主席像都是由王国栋和他的弟子们完成(其中1979年的毛泽东画像为刘杨绘制,其余均为王国栋和葛小光绘制)。

  1976年毛泽东逝世,举国哀悼。王国栋怀着悲痛的心情绘制毛主席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画巨幅主席像了。他把颜色调淡,把无限哀思凝聚于画布上。在举国追悼的日子里,城楼换上了新华社制作的毛主席巨幅黑白照片,追悼会后仍悬挂王国栋画的画像。

  1992年,王国栋退休。而他早在1971年就开始培养的接班人葛小光,于1977年正式“上岗”。葛小光在师从王国栋绘制毛主席巨像的过程中,感到只照一两张照片临摹,很难体现伟人的神貌。于是,他便广泛搜集资料。先后收集了60多幅主席画像,从中筛选出十多张有特点的照片,编成集子,作为画像时参考。

  选自《新传奇》2011.40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