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子塔”暗藏惊世宝藏

  • A+

一座隐藏于小村僻壤的古塔,历经数百年风雨,变得面目全非,因为残留的塔身倾斜,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半截子塔”,还有人戏称它为宁夏的“比萨斜塔”。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座农田里的残塔,竟然是个价值连城的宝库。

  

  惊世发现震动全国

  

  由银川市往北20公里,在贺兰县潘昶乡王澄堡村南一座荒废的寺庙中,有一座残高28.34米的藏传秘宗喇嘛斜塔。这座塔古旧破落,远离城镇、公路,多年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座塔始建年代不详,人们只是从门上刻着的字了解到它在清雍正年间曾被修复过。

  据《贺兰县志》记载,该塔“估计最早建于宋代”。按照它所在的位置,人们一直习惯叫它为“王澄堡塔”或“潘昶塔”。1991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近百万元对该塔进行全面维修。

  此塔的最上层为天宫,专业人员在拆卸坍毁的塔刹时,在塔顶部位发现了上小下大的砖砌梯形天宫。天宫高1.63米:底边长2.2米,杂乱堆放着大量的西夏文物,包括彩绘绢制佛画(唐卡)、彩绘泥塑佛头像、罗汉头像、西夏文木雕残块、宋代钱币等等,还有幡带、琉璃等近100件。这些文物都弥足珍贵,其中彩绘绢质佛画线条流畅、笔法娴熟,具有藏传佛教绘画特点;彩绘泥塑佛像均丰满健壮,塑造得极为传神,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我国已发现的同类题材的佛教艺术品中的精美之作,应该都是宫廷艺匠的力作。这些发现让全体抢修人员惊喜若狂。有人说它是继黑水城发现西夏文物后,又一次重大发现。

  根据塔中文献提供的线索,此塔并不是人们一直称呼的潘昶塔,应叫宏佛塔,始建于西夏晚期。从出土文物考证,宏佛塔所在寺院曾是一座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而且是当年西夏印刷佛经的重要场所。宏佛塔造型独特,塔身不设大型须弥座,直接建在夯筑的地基上,1~3层为楼阁式塔身,上为体积巨大的覆钵式砖塔,是传统中国楼阁式建筑形式与喇嘛塔建筑形式相结合的复合式空心砖塔,体现了西夏时期佛教与喇嘛教并存,并且相互渗透的特点。塔身同时采用仿辽的沟纹砖与条砖,还有西夏独具的掌纹砖,这为国内现存的宋辽佛塔中所独见。

  

  亦佛亦道 难解之谜

  

  除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外,宏佛塔天宫还发现了一幅《玄武大帝图》。这是国内最早出现的道家玄武大帝神像图,是一幅难得的道教艺术佳作,令人震惊!

  玄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尊神之一,相传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净乐国皇后,皇后夜晚梦见吞食太阳,由此身怀六甲,15个月后太子降生于王宫。太子生得高大威猛,跨越东海游玩时遇天神授给宝剑。长大成人后太子厌恶尘世,他舍弃王位、辞别父母,到武当山上修行,历经42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被玉帝册封为“玄天上帝”镇守北方。后来龟神和蛇神常在海上作乱,危害航海至深,于是玄武大帝化做神仙,将龟蛇两神制服了,所以玄武大帝又成为降妖镇邪、保护航海、统领一切水族的水神。玄武大帝是中国道教推崇的神,对其形象和威武气势的描述最早出现于宋代文献中,而图像仅在元代以后寺庙壁画中见到。

  

  惊佛像流泪 众说纷纭

  

  宏佛塔天宫发现的彩绘泥塑佛像虽多为残品,但生动的造型、细腻的神情,艺术化宣扬了寂静肃穆的佛法境界,是西夏佛教彩塑艺术的瑰宝。但令人惊奇的是,出土的了尊彩绘泥塑佛头像,或双颊流泪,或单面流泪,有的如涓涓细流,有的如珍珠滚滚。这些流泪的佛像打破了千百年来“佛不流泪”的神话,又是什么因由?

  有人说泪珠是因为西夏战乱,党项族灭绝,佛音消逝,绿洲也变成沙漠,佛而痛惜人间苦难,表现了佛祖普度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还有人认为佛像眼珠乌亮,为黑色釉料特制,下眼睑上的黑色泪痕,系宏佛塔被火烧毁时高温下眼珠釉料化滴所致;更有人干脆认为这些佛头是工匠“画龙点睛”时着色太重,颜料流淌致使不能使用,所以堆放在天宫。但推测毕竟只是推测,这些流泪的佛头到底是什么特别含义,也许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神秘佛图 蕴含玄机

  

  宏佛塔中出土的《炽盛光佛图》,反映了西夏天文学的成就。画面居中绘炽盛光佛,又叫“金轮炽盛光如来”,佛的全身乃至毛孔都能放射出炽盛光明。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世间众生消灾解难。他身着袒右袈裟,坐于仰莲须弥座上,其后有圆形头光、背光和身光。主尊上方12个圆形图案则是希腊的黄道12宫,12宫间有祥云4朵,每朵内有7尊人物主像,为印度黄道12宫的28宿。主尊下方及左右两侧绘日神、月神等11星官。诸星分悬于碧空中,组成了浩浩荡荡的佛与众神驾云出行的队伍。人物造型生动、传神,衣褶飘带有迎风飞舞之势。整幅画面线条流畅豪放、色彩鲜艳,有唐、五代人物画雍容华贵的传统,是唐代以来此类题材作品中的精品,其功力和构图神韵均在幸存于世的其他西夏作品之上。

  这一幅《炽盛光佛图》说明,西夏人的天文星象知识极为丰富。他们不但精通汉族人的“二十八宿”的星象理论,而且对黄道12宫这一西方天文学体系也有充分的认识。

  

  选自《科学奥秘》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