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潜艇沉没悲歌

  • A+

舟山群岛中的东山岛上,陈列着38座烈士坟墓,除了正面竖立一块书写着“1385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的青石碑外,别无任何事迹介绍。原来,这38位烈士是中国海军建立后第一次潜艇失事的牺牲者。那是在遥远的1959年12月1日,那是永远的中国418号潜艇。

  

  灾难在瞬间降临

  

  1959年12月1日下午1时50分,舟山群岛海域,王法全所在的418号潜艇参加的这次海军演习已近尾声,艇员们听到了意为“潜艇可以上浮”的三声信号,这是当时水面舰只与潜艇的水下联络的“土办法”;“昆明”号护卫舰向水下投入3枚陆军用手榴弹,水下爆炸时被潜艇声呐接收,潜艇就等于接到指示——“可以上浮”。

  418号潜艇艇长张明龙下达了“上浮”口令,潜艇迅速上浮。谁也没想到,灾难在等待着418号潜艇:参加演习的“衡阳”号护卫舰刚好在418号潜艇的正上方。当418号潜艇艇员从潜望镜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钢墙扑面而来的时候,悲剧已不可避免,“衡阳”舰钢刀般的舰艏把418艇舰横切成了两半。

  海水迅速涌进潜艇,穿过第二道水密门,直奔指挥舱。接着越过第二舱,第四舱水密门,直扑过去,3个舱室全部被淹没。

  几分钟后,潜艇便沉在40米深的海底,艇长张明龙等7名军官以及17名士兵当场牺牲。

  王法全是当时418号潜艇的轮机军士长,正在第五舱操作,当时感到潜艇剧烈震动,身不由己打了个趔趄,随后就听见第四舱的战友猛烈敲击水密门并高喊:“五舱排水,五舱快排水……”

  王法全立即叫轮机兵陆正德打开排水阀,但是海水不仅没有排出,反而猛烈地向五舱喷射,紧接着王法全组织轮机战士全力进行堵漏,可是已经没用了。转眼间,五舱进水没膝深了。四舱的呼喊和敲击声也渐渐地停止了。

  四舱无法救援,五舱也正面临着严重威胁,王法全果断地下令:“撤!赶紧到六舱去。”他带上救生服和氧气再生药板。领着4名轮机兵来到了六舱。

  当王法全等5人来到六舱时,418号艇已在海底,整个潜艇上生存下来的就只有五舱、六舱的10名艇员和艏舱5名艇员,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救援船了。

  418号潜艇突然失事,立刻震动了海军最高首脑机关。

  时任海军潜艇部部长的傅继泽,当天赶到现场,空军出动运输机星夜兼程,从青岛、旅顺空运来潜水人员和救生器材,上海市委领导也派出上海打捞局张智魁局长,率领当时国内一流的打捞队伍前来支援。

  一时间,大小59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奔向出事海区……

  68小时后,人们才在40米海底找到失事的418号潜艇。

  

  水下幸存的15小时

  

  1959年12月2日凌晨5时,王法全和战友在狭小的6号舱已坚持15个小时了,有人开始张大嘴巴,喘着粗气。这是氧气不够的先兆,显然氧气再生药板已快耗尽。

  此时,王法全和电工军士长王传经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他们毅然决断:“离艇!”

  有的新艇员不熟练逃生的技术,王法全立即进行讲解,把他们编成3个小组,指定组长,安排了离艇顺序,约定了会合地点和联络信号。

  然而,出现了一个偏差:当时舱内深度计指向8米,艇员认为潜艇可能撞在东福山上了,大家还比较乐观:只有8米;只要一蹬脚就行。

  事实是,潜艇的深度计已经撞坏了,他们其实处于40米水深,水压超过大气压4倍。在上浮过程中如无控制,由超压的海底速度过快地升到海面,骤然减压,人体血液中的氮产生大量气泡堵塞血管会立刻导致人瘫痪,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肺撕裂而导致死亡。

  但战士们并不知情,10个人穿上了救生服,挂上氧气瓶准备出发,新兵陆正德报告王法全,他的潜水服有裂缝,王法全把自己的潜水服和他互换。

  后来,据王法全的好友马修身老人说,这个漏气的潜水服反而帮了王法全,减缓了王法全上浮的速度。

  离艇时,王传经顺利打开那个与外界隔绝的密闭舱盖,海水急速涌进舱室。王传经钻出舱口,他用力一蹬脚,立刻消失在一片黑暗中。按照顺序,王法全负责押后。

  

  死里逃生

  

  王法全生前回忆当时的情景留下记录说:“舱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我就想,要是救援队还未赶到的话,大家岂不要饿肚皮?于是就摸出些压缩饼干和罐头,用雨衣包裹好,这样一时半会儿饿不着。”

  “我又找来防水手电筒。身上别上些钳子扳手之类。防鲨刀也带上,反正到时用得着。海水漆黑一团,灯光像个蜡烛,我抱着那包饼干,深吸一口气便钻出舱口。一出舱,立刻感到身体像被一只大手攥着一样,耳膜生疼。四周围黑咕隆咚没一点光线。我当时就有点害怕——这哪里只8米深啊!”

  “怀里那团东西也帮了忙,它有一定重量,所以上浮的速度慢,不像他们那么快。浮一段,就扔一点东西,但那包饼干没舍得扔。越往上压力就越减小,我不断呼出肺里的膨胀空气,以免肺被压伤。但也不敢呼出得太快,因为太快了,空气不够用,人会憋死。”

  “快接近海面时,已经是身不由己了,海浪把我推来推去。当时已经筋疲力尽。海面上黑糊糊一片,不见一个人。风呜呜地刮,浪头一个接一个打过来,12月份的海水冷得够呛,这时也顾不上了,只是拼命呼喊。”

  “不远的地方有船只的灯光,我就朝那边游过去,‘昆明’号发现了我……”

  “就这样,我得救了。那9人全部牺牲了,还有舱艏的5个人,也都不知下落,这次逃出15人中,除了我,只捞起4具尸体,其余10人失踪,那天风力达到8级,海面风高浪大,加上拂晓能见度差,救援船队难以发现。”

  王法全后来回忆说;“当时要是放出救生浮标就好了,兴许还不会有那么多战友牺牲。”浮标的作用是缆绳上有水深的标度,可以提醒上浮过程中逐步停留和排除体内的气体。但8米的深度迷惑了大家。

  418号潜艇被分段打捞出水后,又被送回到青岛,成为教学和潜艇逃生训练的特殊教学设备。

  王法全在身体恢复后,被安排到潜艇士兵学校担任潜艇损害管制教研室实验室主任,他的亲身经历就是最生动的教材,海军党委给他记了一等功。1999年,王法全因病离开人世。

  

  选自《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