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秘闻

  • A+

1968年5月,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悄悄地开进了河北省满城县,他们将在县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执行一项秘密的国防施工任务。
  5月23日下午3时,当机电12班的战士们在距离山顶30米处朝东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这次放炮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崩下来许多碎石头。对于这一奇怪现象,战士们决定上前看个究竟。
  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突然掉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里。山洞中伸手不见五指,凉气袭人。他稍稍稳了稳神后,便朝透着微弱光亮的地方爬去。不一会儿,这名战士便看到班长正带领几名战士爬进洞里。
  他们打着手电走进洞里后,发现地上散落着许多凌乱而腐朽的木料,还有许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铁器、陶器和青铜器等。他们顺着洞穴往里面走去,没想到越往里走空间越大,而且地上散放着大大小小、样式古老而数不清的生活用具。这时,一个老兵说:“我们可能挖到古墓了,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班长的汇报,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天后,一份示有“绝密”字样的情况报告和战士们带回的几件文物,便摆在了河北省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在战士们带回的四件文物中。除了三件镏金的器物底座外,还有一件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青铜器。

  “中山”指的是中山国,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鲜虞中山国,另一个则是西汉时期的中山国。无论是属于哪一个中山国时期,这都将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随即,河北省有关部门派出考古专家前往现场探察。考古工作队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联合组成,车辆及其他物资保障全部由军队负责,军队将对考古安全工作给予最强有力的保护。此外,军事工程完全服从考古发掘工作的需要。
  1968年6月,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考古工作队进驻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的陵山“军事禁区”。
  为了保护这些专家在考古发掘中的生命安全,在考古队从当时部队打通的那个洞口进入古墓之前,就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先由一名排长率领三名战士走在最前面进行探路,中间则是考古队专家们,跟在后面的除了应急的军医和防化兵外,还有几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担负着护卫任务。
  考古队员从洞口进入古墓,队员们感觉到墓穴越来越深,且空间越来越大。突然,队员们被一片闪动的亮光所吸引,走近跟前仔细观看,竟是一组摆放得有些凌乱的金银器皿。虽然摆放凌乱,但其数量品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而精湛巧妙的工艺,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穿过中心甬道,队员们来到了北耳房,那里面除了摆放着十几个高大的酒缸外,还有无数个小陶罐类的酒具,这些都是墓主的随葬品。那么,存放墓主棺椁的后室在哪呢?对此,考古队长王仲殊果断地说:“从中间找。”
  果然,当队员们穿过中间大厅后,终于在最里面的石壁上找到了一堵石门。这堵石门不仅被黏土牢牢封死,而且外表还伪装成黛青色石壁,简直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队员们经过紧急商讨后,认为这堵石门后极有可能就是存放墓主棺椁的古墓核心之地—后室。
  然而,这堵石门外面并没有固定物,想必石门被从里面顶住了。经过一番细致勘察,终于发现在石门的上门楣与石洞之间有一个极不起眼的细小缝隙,初步认定这里可能是进入后室的通道。然而,就在门洞被凿通的那一瞬间,一股强烈的气味喷涌而出,队员们急忙戴上防化兵专用的防毒面具,以免有毒氣体致人伤亡。待到毒气散尽之后,专家们决定进入后室探察究竟。
  两名战士探察后,又有三名发掘人员进洞详细勘察,得知后室石门不仅用巨大条石从里面顶住,而且石门内外也都用黏土封死,中间更是由数十厘米厚的铁水浇注。
  在考古专家和领队干部们的指挥下,战士们先是将石门内外的黏土剥离去除,发现石门竟是由整块汉白玉石制作而成。战士们爬进石门里撤掉条石,石门依然是纹丝不动。这时,一位考古专家指出,在石门的某个部位肯定安置有一个门闩之类的东西。果然,人们经过一番仔细查寻后,发现了一个长方形铜质带轴的暗闩。
  当考古人员把这个暗闩按下去之后,外面的人轻轻往里一推,巨大而笨重的石门竟灵便自如地被打开了。就在石门被打开的那一瞬间,还没等队员们打开聚光灯,室内就闪射出了一束束金黄色的光亮。
  古墓的后室是一个用石板搭建起来的石屋,南边还有一个侧室,而在后室北侧巨大的石棺床上,当考古人员除去表层朽木灰烬等杂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于是,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件用金丝和闪亮青玉片连缀而成类似铠甲状的葬服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史记》和《汉书》中有关于汉代帝王、诸侯死后穿用金、银缕玉衣入葬的文字记载,但人们并不曾亲眼见到过实物。古墓中出土如此完整的“金缕玉衣”,这不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属首次。
  “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初,由于后室房顶坍塌而将玉衣压成了扁平状,所以并没有发现成形的尸体骨骼。专家们根据“金缕玉衣”和一件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铭文字样青铜器,以及宏大高贵的墓葬规格,初步断定满城古墓应为西汉第一代中山国国王刘胜之墓。
  1968年7月22日,郭沫若及陪同人员的车队行驶到满城陵山南侧脚下,换乘一辆军队吉普车向山上驶去。郭老详细地向大家询问了发掘情况,当了解到后室只有已经腐烂的棺椁,并没有发现墓主的尸骨时,郭老觉得不可思议,他认为这是无法解释的。
  为了保证“金缕玉衣”的完整性,考古队采取原封不动的方法将“金缕玉衣”整体迁出古墓,运送到北京进行室内整理修复。专家们终于解开了谜题。原来,墓主人的尸骨就藏在玉衣之内,只不过由于地下水和石灰岩溶解的作用,尸骨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的粉末状,只在头颅内尚残留有一部分牙齿的珐琅外壳。
  墓室北面的地貌特征也很奇特,这再次引起了郭老的兴趣。于是,郭老在对刘胜墓地的方位、地形和周围环境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后,信步向北走出了一百多米,然后以十分肯定的口吻对考古队员说:“这里应该是刘胜妻子的墓地!”考古队员们不解其意,郭老便向大家解说了汉代有“同坟异葬”的习俗,并建议考古队做好准备,在此继续发掘第二座汉墓。
  7月22日,郭老回到北京后便写了一份关于满城汉墓的考察情况报告,并建议由原班人马立即发掘刘胜妻子之墓。8月8日,刚刚休整了10天的考古队员们又一次开赴满城陵山,打响了发掘清理第二座汉墓的战斗。
  8月13日下午,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了。为了使发掘工作事半功倍,考古专家们对第二座汉墓所在地进行了细致的踏勘,终于在距离第一座汉墓墓道口平行往北120米处一片被人工翻动过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个缺口。专家们认定这里应该就是墓道所在,随即发掘便从此开始。
  经过一天的艰苦发掘,官兵们又清除了大约1.5至2米厚的碎石层,发掘出了墓门上方人工开凿的券顶口。果然在当天下午4时许挖出了封堵岩洞门口的卧砖,至此第二座汉墓的墓门全部暴露。又一个惊天秘密即将显露峥嵘。
  在二号墓的后室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一套比一号墓保存还要完整的“金缕玉衣”,而且还有装殓玉衣的镶玉漆棺。考古人员在二号墓的后室里还发现了长信宫灯、朱雀铜灯和朱雀衔环杯等一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在墓主的贴身随葬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窦绾”铜质印章,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明,也印证了二号墓墓主为刘胜之妻的推测。
  经过20多天的辛苦努力,二号墓的发掘工作在9月17日全部完成。至此,历时111天的满城汉墓发掘工作宣告结束。
  选自《天下奇闻》2016.9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