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举报制度

  • A+

设置“诽谤木” 相传这是中国最早的举报形式之一。据《史记·孝文本纪》追记,远在5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立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政有缺失,民得书于木。“诽谤”的原意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类似现在的提意见等。

  《梁书》卷二载:老百姓给官府提意见,可以“投谤木函”。这种用木头做的匣子,类似我们今天的意见箱、举报箱。

  设置“肺石” 设立在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事,得击石举报申诉。石头为赤色,形如肺,故名。此制起于西周时代。专门记载周朝典章制度的《周礼》一书载,朝廷将设立“肺石”的初衷告知百姓,凡远近孤苦伶仃和老幼之人有什么需要向朝廷禀报的,本人可立于“肺石”旁击之。最多三天,主管官吏就会听其申诉,如情况属实,将告知上官对下官治罪。这种石头,一直流传到唐宋时代。

  设置“ 筒” 缿筒是我国最早类似于今日举报箱的器具,出现于西汉时代。《汉书》载:“又教吏作缿筒,及得投书。”唐代颜师古在为《汉书》作注时,引用了前人关于“缿筒”是什么器具的话,说明“缿”如瓶,可受投书,“筒”是竹筒,是官府受密事用的。缿筒就是一种接受信件的器具,好像储钱罐,上面有个小孔,可入不可出。

  设置“铜匦” 铜匦是唐代武则天于垂拱二年设置的。据宋代王傥辑录唐人遗闻、逸事、言语的《唐语林》记载,铜匦是一个叫鱼保宗的人上书建议设置的,武则天悦而从之。铜匦是一个方形铜匣,东南西北各置门,可进不可出,各依一色,共为一室。东面名曰延恩匦,青色,喻仁义,有赋颂及希望得到官爵的信件投此门;南面名曰招谏匦,丹色,喻忠信,有言时政得失及直言谏诤的信件投此门;西面名曰申冤匦,白色,喻公平,鸣冤叫屈的信件投此门;北面名曰通玄匦,黑色,喻聪智,有玄象灾变及军谋秘密的信件投此门。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