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卢芹斋

  • A+

卢芹斋(亦称钦斋),180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祖上是连续16代拥有巨业的富裕家庭。太平天国席卷江浙后,卢家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举家避难上海。卢芹斋无意间流浪到海外,发迹成为闻名欧洲的古董商人,但也因此成为将中国文物贩卖到国外的国贼……
  十几岁时,卢芹斋流浪到繁华热闹的上海滩混日子。有一天,他来到黄浦江边的码头玩耍,好奇地上了一只巨大的法国邮船,竟无人阻拦。他躺在干净的船舱,不由得睡着了。船员发现他时,邮船早已开航几小时了。好心的船员知道他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索性把他带回法国的马赛港。
  当时,有个法国茶商看到整日流浪在街头的卢芹斋有一副典型的中国人面孔,灵机一动,用这个来自茶叶故乡的孩子为他的茶叶做广告。他让卢芹斋穿上中国的长袍马褂,戴上瓜皮小帽,坐在商店门口的凳子上招揽顾客,一时间,门庭若市。
  渐渐地,法国人对这个广告看厌了,卢芹斋又断了生路。他辗转来到巴黎谋生。他大胆地找到中国驻法使馆的公使陈藤。陈藤把他介绍给中国大古董商张静江(此人后来成为国民党大佬,孙中山的密友)。张静江在玛大肋纳路18号开了一家通远公司古董店。
  卢芹斋找到古董店,见张静江坐在堂上陪客人聊天,便跪在他面前不起来。张静江听了卢芹斋的传奇遭遇,觉得这孩子很有运气,便留下他到店里学做古董生意。
  卢芹斋刻苦学习古董店的各项业务,又学说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很快就受到老板赏识。
  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电召张静江回国。匆忙中,张静江将店务交给好友皇甫韦桦管理。皇甫是位学者,根本不会经营商务,店中所有日常工作,实际上都是由卢芹斋经营处理。张静江回国不久,通远公司便结束了一切业务。
  卢芹斋不但有了业务经营经验,也有了一些积蓄,便在巴黎十七区信使街建造了一座古典的中式建筑,成立了卢吴古玩公司。后来,他与一位法国小姐成婚,生意做得火爆兴隆。
  恰巧这时,国内清政府垮台,北洋政府执政,人心不稳定,故宫内的古物珍宝纷纷流失海外,卢芹斋凭着鉴别中国文物的本领,低价收购进不少古稀珍品,推销到欧洲市场,一本万利。渐渐地,卢芹斋成为享有盛誉的中国古董鉴赏家。
  卢芹斋和北京上海古董行的大买卖人结成了一个圈子,不久又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私人文物进出口公司——卢吴公司。每年,卢芹斋都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回国看货、订货。每年看货时,圈子里的人都带上手里最贵重的货,来到专订的一间雅致的茶楼。谈价钱也有一套专门的手式、秘语,两人的手藏在长袖子里比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芹斋明白美国已经成为古董市场的中心,他决定和上海人吴启周在纽约麦迪逊和第57街的街角,开一间美国最大的古董店,客人是银行家、军火商、豪门巨子……
  中国流出海外的一大半古董都是经过卢芹斋的手的。自1915年起,卢吴公司向美国出口文物长达30年,国宝不计其数。
  卢芹斋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在巴黎建造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筑,用以展示和销售来自中国的珍宝。但是,这个想法在市政规划非常严格的巴黎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也不知用了多少钱和何种神通,最后,卢芹斋买下一个旧旅馆,完全拆除,在法国设计师的协助下,在伦勃朗和古塞尔街的交角处,于1926年到1928年间,建成了一座风格特异的中式楼房。这可能是巴黎市内最正宗的一个中国式建筑——红楼,被当地人称作“中国卢浮宫”。
  但这座红楼当年并不为人看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卢芹斋避难美国,红楼也被迫置于吉美博物馆的保护之下,其中的古董才得以免遭入侵者的席卷。
  1957年,卢芹斋患肺炎死于瑞士一家诊所,终年78岁。临死前,这个文物巨贩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却想用自欺欺人方式解脱。他在绝笔中写道:“我的确感到非常羞辱,因为我是使这些国宝流失的源头之一。但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文物没有一件不是在公开的市场上与其他买家竞标得到的……”
  选自《新周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