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知青命运改变实录

  • A+

李庆霖,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因为给毛泽东写信,改变了1700万知识青年的命运,他本人也因此红极一时,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毛泽东读“告状信”潸然泪下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边读了由王海容转交过来的一封群众来信,读到悲凉处,双眼慢慢红了起来,泪水潸然而下。写信人是福建省莆田县上林公社小学教员李庆霖。

  之后,毛泽东当即给李庆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5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毛泽东让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300元寄给李庆霖,还问汪东兴,李庆霖是不是党员?如果是党员,可以考虑推举他为“十大”代表,如果不是党员,可以让他出席四届人大,还说,可考虑把李庆霖的信编入课本。

  李庆霖为何要斗胆上书毛泽东呢?起因是这样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1969年。福建省莆田县为了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对本地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认真排队,逐个摸底,挨家挨户动员,思想不通的就迁户、办手续,甚至劝用行政手段强制下乡。小学教师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也在这种情况下离开父母,到离县城几十里外的贫穷山区获芦公社水办大队插队落户。

  按当时的政策规定,知识青年下,后第一年的口粮和生活费由政府发给,口粮每月18公斤,生活费每月8元。然而好景不长,口粮和生活费仅发了11个月就停了。知识青年一年到头在山区劳动,不仅没有一分钱的分红收入,而且连口粮也成问题,生活费用年年由家里负担,每年还要贴补几个月的高价粮,日子才能混过去。

  于是,李庆霖走上了漫长而曲折的上访之路。李庆霖先到儿子下乡的获芦公社,向公社党委反映情况,但问题未得到解决。他又去莆田县革委会找知识青年的主管单位“四个面向办公室”反映,仍然毫无结果。最后,他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莆田地区民事组,将自己儿子的困难以及自己向县、公社反映问题的过程一并作了汇报,地区民事组答应同有关部门联系,可结果还是杳无音信。

  上访未果。李庆霖决定给毛泽东写信反映情况。他躲在家里,关起门来,花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气写下了2000多字。信中,他说了自己孩子下乡的实际情况,捎带反映一下干部走后门把子女调回城的“阴暗面”……

  

  一封信,改变千百万知青命运

  

  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毛泽东复信和李庆霖的来信转交国务院处理。

  1973年4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叶剑英、李先念、张春桥、王洪文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会议从晚上9时开到翌日凌晨1时15分。会上,周恩来在宣读了李庆霖的来信和毛泽东的复信之后,充满深情地说:“一定要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项工作做好,不能再让毛主席操心。”

  然后,大家听取了国家计委、劳动部分管知识青年工作负贵人的汇报,并着重研究了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经费、口粮、疾病治疗、婚姻、安置布局、表彰先进、学习和教育、打击“坏人”、干部带队和组织机构等一系列问题。会后,国务院农村部军代表沙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迅速组织了一支党、政、军三结合的70多人工作队,分12个调查小组,奔赴12个省、区调查了解情况,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召开进行准备。

  而在福建,毛泽东给李庆霖复信的消息传开后,莆田县委非常震惊,在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同时,也承爱着极大的压力。莆田县委一面立即组织县委常委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派出工作组对李庆霖信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反调查,并对李良模施加压力。不久,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地各级领导的不断督促,使得莆田县委放弃反调查,并向莆田地委呈送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初步检讨》。

  之后,各地有关迫害、殴打,奸污知识青年的案件也相继被揭露出来。最先被揭露出来的恶性案件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第二师十六团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两人合伙奸污和猥亵几十名女知青的罪行。对此,不轻易发火的周恩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愤怒地说:“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叶剑英也拍案而起“要‘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迫害知青的案件随之进一步得到揭露。严惩摧残、迫害知青的犯罪分子的举动在全国大规模展开。与此同时,各地也就李庆霖信中反映的走后门等行为进行了查处。

  一个小学教员的斗胆上书毛泽东,一下子改变了1700万下乡知识青年的命运,这种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李庆霖也不可能看清楚走哪条路正确,但作为从中走过来的知识青年,还是万分感激为这个群体奔走呼号的人……李庆霖。虽然他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但人们还是永久怀念他。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些去武夷山旅游的北京、上海老知青听说李庆霖就在附近的福建省劳改总队崇安县支队农场劳改服刑,纷纷买了水果、糕点,走了十几里山路专程去探望他。这些与李庆霖素不相识的知青,围住李庆霖,激动地听他叙述给毛泽东写信的经过,诚恳地感谢李庆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他们希望李庆霖保重身体,早日恢复自由。是的,在那个年代,李庆霖犯有严重的错误,但当时他也是自觉地按上面的部署和要求干的,说了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虽然当时处理过于偏激,但事到今日回想起来,李庆霖还是功大于过。

  李庆霖于2004年2月走到生命尽头。2006年清明节他的子女给他拓了一块墓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那封复信。这就是中国碑文历史上独树一帜的碑文。

  

  选自《大庆晚报》《阅读周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