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的故事

  • A+

中国人传统很多,其中,擅骂人恐怕是其中之一——几个中国人碰到一块儿,你就听他们口吐莲花吧。不过,这些中国人虽然擅骂,可骂来骂去内容似乎都相似,具体说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妈的”,一个是“王八蛋”。据专家考证:“他妈的”一语是个省略句与替换句:省略了主语,省略了谓语。还省略了宾语,而只用一个定语“他妈的”来代表全句意思;而王八蛋呢?也是言简意赅的好标本:区区三个字就从被骂者骂到被骂者的父亲,又从而骂到你的母亲,再骂到你父母辈的不守规矩与胡作非为——中国古人形容那种意味深长的好诗时爱说的“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王八蛋”三字足以当此境界!正因为这三个字如此朗朗上口而又含义深广,所以我们不少中国人对它特别中意,也因此而发生的故事不少,我们不妨来管中窥豹一番。

  清朝时期,帝王奴役臣下的许多条款中有一条叫“传旨申饬”,其方法是“太监传旨,京官跪听”,也就是说,由太监代表皇帝对跪在宫门外的大臣公开叫骂,骂的内容必须刻薄下流,动人心弦(否则就起不到惩罚的作用)。太监多为没有文化的下三滥,骂起来自然是日妈捣娘,无所不为——其中“王八蛋”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而那些大臣呢,却又都是些饱读诗书有头有脸的圣贤之徒,谁受得了这个呀?受不了就交钱。邮传部(也就是现在的邮电部)刚成立的时候,尚书(部长)是张伯熙,侍郎(副部长)则是唐绍仪。两人不和,争权夺利,不好好工作。结果就给人告到皇帝那里,皇帝各打五十大板,对他们“传旨申饬”!唐绍仪乃老油子,赶快掏了四百两银子给代皇帝老爷骂人的太监,于是被轻描淡写两句就溜之大吉。张伯熙仗着自己官大,不肯送红包,结果就被那认钱不认人的太监日妈捣娘(该太监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本事)一通,最后的结语是“混账王八蛋,滚下去!”张大人哪里受过这种气?叩头谢恩回来,就一头栽在床上一命呜呼——可见这“王八蛋”有多重的杀伤力:国家栋梁也承受不起!还有一次,一个大臣也被皇上“传旨申饬”,他赶快给负责此项工作的太监送红包,可当时手上只有二百两银子,离太监的收费标准还差二百两,太监收费过后的骂法便是“你不是一个王八蛋,你是半个王八蛋!”——太监之执法严明,真让人叹为观止。

  在清朝,还有一个王八蛋的故事是关于左宗棠的:说的是太平天国时期,左宗棠以举人身份给当时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做师爷,因为才华横溢,所以骆秉章对他是言听计从,他当然也因此而目中无人。有一天,永州总兵樊燮奉旨带着两千绿营兵入川,临行前,他来到巡抚衙门向骆秉章告别,正好碰到骆秉章在与左宗棠议事。这樊燮冲骆秉章鞠躬请安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废话来,对旁边的左宗棠是不理不睬。这樊燮仗着是湖广总督官文五姨太的娘家亲属,贪赃枉法,左宗棠对他早有不满,今天看他这态度,当然更是怒火中烧!可他还是忍住等待机会。这樊燮把废话说完后,冲骆巡抚一拱手:“卑职告辞!”而后转身就走。这下,左师爷可找到碴了,他大叫:“混蛋!回来!”“干吗?”樊燮并不怕他——自己乃二品武将,还怕他这四品师爷不成?!“你小子进门不向我请安,出门不向我告辞!太猖狂了!”“你算什么东西?”樊燮生气,反唇相讥。左宗棠大怒,上去就踢他两脚:“王八蛋,滚出去!”樊燮气坏了,正欲与他较量,却被一旁唯左宗棠马首是瞻的骆秉章拦住,口中还道:“樊镇台,你先回去!本抚就不送你了,祝你马到成功!”这樊燮气得呵,马上去武昌见到官文,而后向咸丰皇帝参了左宗棠一本,说他是把持湖南政务的“劣幕”!然而,在好友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庇护下,左宗棠是有惊无险安然过关。喘过气来后左宗棠后来怂恿骆秉章反参樊燮一本,弄得这樊总兵丢官去职!这樊燮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回到原籍湖北恩施后,特意建了一楼。楼宇落成之日,他是遍请家乡父老,在宴会上,他咬牙道:“左宗棠不过一举人,却既辱我身,又夺我官,还辱及我祖先,骂我王八蛋!现在,我要把我这两个儿子关在这楼上,延请名师指教。大家在这里作证:以后他们要是不能中举人进士点翰林雪我樊家大耻的话,死后不许入我樊家祖茔!”不特此也,他还将左宗棠骂他的“王八蛋,滚出去”六字刻在木板之上,置于祖宗神位下侧,又令二子穿上女子衣裤,诫之曰:“你们只有考上了秀才进学,这才可以脱去女外服;只有像左宗棠一样考取了举人,才可脱去女内服,而只有中了进士点了翰林,超过了他左老三,才可以把这祖宗神位上刻有这六字的木牌撤去!”二子受命,还都在自己书案上刻下“左宗棠可杀”以励志。结果,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樊燮的二儿子樊山后来真就中了进士——这才烧掉了“王八蛋滚出去”的木牌。这“王八蛋”之刺激人,由此可见。

  还有一个王八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有名的油嘴吴敬恒与语言学家王照就汉字拼音化问题发生争执,你来我往,越争越认真,也越争越生气。最后作为语言学家的王照也不讲语言美了,张口就骂吴敬恒:“王八蛋!”换了别人,大概会直接回敬:“二流子”甚至“狗日的”之类半斤八两的话。可吴敬恒不这样,他嬉皮笑脸道:“对不起,鄙人不姓王!”在文质彬彬中将这顶帽子完璧归“照”(赵),气得王照吹胡瞪眼而无可奈何。

  

  选自《文史天地》2007.4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