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淘宝”传奇

  • A+

稀世国宝惊现荣宝斋

  

  1964年的一个清晨,一个男青年拿着一个布包来到京城琉璃厂的荣宝斋,要求卖掉包中的物品。店员打开包襄一看,顿时被包中的物品惊呆了:在这个破布包襄里,共有字画30余件,虽鱼龙混杂,却有李公麟的《三马图》题跋、北宋范仲淹《师鲁二札》的残缺部分等国之重宝,宋代书法名家米芾的《苕溪诗卷》赫然在列,只此一件便可称之为稀世珍品。

  荣宝斋的老人侯恺、郑茂达、米景扬等回忆起当年来依然印象深刻。那次具体接待的人一个叫王大山,一个是营业科的副科长田宜生,都是在荣宝斋干了多年的人。当时他们就问这个青年,这东西你打算卖多少钱。这个青年说,给我1500元行吗?店员们心里清楚,这可不是1500元的东西。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批文物的真伪和判断它的实际价值,国宝出现的消息被迅速汇报给了国务院、文化部和在京的文物鉴定专家,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激动不已。

  荣宝斋资料室的专家郑茂达介绍说,这批东西都是国家之重宝,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那个青年要价1500元钱,跟这批东西的实际价值相差太远,在当时,就是给他15000元、15万元也不为过。如果拿到现在的拍卖市场去拍卖,至少得值几千万元。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这青年稳住,把东西留下来。他们觉得对方要价1500元,还他1400元比较合适,因为这样比较接近他的要价,比较自然。下午3点之后,那个青年按时来到荣宝斋,他没二话就接受了荣宝斋1400元的还价,办完手续点了钱就走了。

  当时的荣宝斋经理侯恺觉得,这么多重要的文物能保存下来,是给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1400元和实际价值相差悬殊,所以报请当时的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希望能给予那个青年奖励,但由于那青年留下的地址不详,以及紧接着的四清运动和十年浩劫,使这件事竟成了一桩悬案。

  

  《苕溪诗卷》背后的故事

  

  荣宝斋的文物收购行动已经过去多年了,萦绕在他们心中最大的悬念,还是那次对于米芾《苕溪诗卷》的收购。早在文物收购的当日,在场的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就曾说过:“捐献的这批文物,虽然大多都为残片,但每一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由此可以看出,若无相当的文物鉴赏能力,是决然作不出这种选择的。”

  1996年3月30日,哈尔滨《新晚报》记者圆小铃曾经寻访到那个青年及其母亲,写了一篇有关文章。为解开重重谜团,《探索·发现》栏目的摄制人员来到哈尔滨,找到了七年前写下这篇报道的记者圆小铃,通过圆小铃,找到了当年的那位年轻人和他的母亲孙曼霞(化名)。

  孙曼霞老人介绍了当年卖画的缘由:“青年人”丁心刚(化名)的父亲丁征龙(化名),早年曾留学德国和法国,卢沟桥事变后回国,在张学良北京办公处工作。1945年9月8日,他告别妻子,与朋友骆大昭、王学武一起去长春看望同学和老师。时值日本投降不久,长春街上许多小摊贩手里都有从伪满故宫流散出来的文物。丁征龙懂得这些古物的价值,花钱买下了一批字画和字画碎片。

  9月20日,孙曼霞在营口听到了不幸的消息:有人在营口附近的铁路边发现了自己丈夫的尸体。原来。与丁征龙同行的骆大昭见到古画红了眼,暗起贼心,于9月20日,在搭乘货运列车回营口的路上将丁征龙杀害,夺走了字画。孙曼霞当即告发骆大昭的罪行,骆大昭在铁的事实面前供认不讳。孙曼霞终于为丈夫昭了雪,并在枪毙骆大昭那天,拿回了那批字画和丈夫的遗物。

  转眼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孙曼霞日渐感到这些字画长期放在家里不是回事,万一有个闪失,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死去的丈夫。最终她下定决心,为它们寻找一个更为妥善的去处。这就发生了60年代哈尔滨青年向荣宝斋捐献文物的一幕。而荣宝斋则把这批国宝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为它们寻得了最终归宿。

  

  巨型田黄石两大箱现金买回

  

  荣宝斋不但对历代名家字画情有独钟,而且对文房四宝也关爱有加,其收藏的田黄石、白寿山石、鸡血石,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为国内众多收藏单位所罕见,特别是田黄石。印章雕刻专家郑槐忠介绍,田黄石被誉为石中之帝。从清代以来,就有“一寸田黄一寸金”的说法。随着开采的加剧,田黄的矿源基本已经枯竭,乾隆以后就很难再有大型的田黄出现。到了今天一寸见方、质地上乘的田黄,拍卖多在百万以上。

  上个世纪的80年代,福州一名寿山石商人陈耀华告诉荣宝斋,寿山乡发现一块4.5公斤重的大田黄,这令荣宝斋的专家们大吃一惊,决定到福州的寿山乡一探究竟。荣宝斋的收购人袁良回忆说,当时是5个农民拥有这块石头,一般人不见。陈耀华跟他们关系不错,把我领去以后,能够让我见见石头。米景扬回忆说,当年看过后发现,这是一块无价之宝。经过几次三番地谈,后来他们跟踪到我们住的旅馆,查了登记簿,知道我们确实是北京荣宝斋的,才肯相信我们。价钱谈妥以后,他们表示不要汇款,就要现金。

  经过协商,双方以13.5万元的价格成交。由于当时还未发行50元和100元面额的人民币,这笔巨款便是一个庞大的体积——现金整整装满了一个旅行袋和两个大纸箱。把这笔巨款从北京带到福州也颇费了一番周折,甚至连最后上山的消息也严格加以保密。现在收藏于荣宝斋的这块田黄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田黄石材之一,而其价值已无法再用金钱来衡量了。

  数百年后,相信人们依然会记得,有这样一个地方,曾是众多中华文物宝贝的栖身乐园,那就是,琉璃厂的百年老店——荣宝斋。

  

  选自《文化报》2004.3.18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