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爱钱爱美女

  • A+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家喻户晓,但文义却未必人人心知肚明:是难得糊涂一次,还是永远糊涂下去?幸好郑板桥还有小字说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明摆着疏宕洒脱的郑板桥教我们做人要装傻,多点浑厚,别太计较,似乎很有道理。但纵览郑板桥这一辈子,耍钱玩女人,追名逐利一点儿都不糊涂,一点儿都没有装过糊涂,与他推崇的“座右铭”极为矛盾。

  曾几何时,这个清代“怪才”郑板桥的语录——“难得糊涂”,被各级官吏继承下来,或高悬堂上,或铭记于心。究竟是什么人最希望别人当傻瓜?推崇愚蠢的郑板桥比别人傻吗?

  为了彻底求解,就不得不剥开这个伪男人装蒜的外衣了。所谓糊涂者,自自在在,无望无求。可早有人根据史实,如实揭穿了这个清代“怪才”的老底。郑板桥于乡间不甘寂寞,于闹市沉湎声色,于官场趋炎附贵,糊涂何在?郑板桥大堂上高悬自撰的对联,就表明了他处世的态度和人生的追求:诗歌图书画,银钱屁股腚。郑板桥明白无误地宣称自己一生所嗜好,就是文章、钞票、美女和男风,如此直白地把文字和金钱、色欲毫无顾忌地搅和到一起,难道仅“难得糊涂”四个字,就能把名利场上翻飞的郑板桥狡黠、矫情、荒唐、暧昧的一生糊糊涂涂地遮掩过去?

  银子上的事,郑板桥绝顶精明。他赠联给人:“打松算盘;得大自在。”而自己的算盘却打得滴水不漏。郑板桥卸任山东后赴杭州太守吴作哲之约,据当时他给堂弟郑墨的家信中说:“太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四十两。郑分司认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十六两。”清爽的几乎如会计记账。县令孙扩图在山东本来和郑板桥积怨很深,但在银子的诱惑下,郑板桥又“难得糊涂”了一回,冰释前嫌,到人家那里享受着免费旅游和回扣,这也叫“难得糊涂”?真是不知羞。郑板桥的市场意识极为老道,他的卖字卖画在银两价钱上也毫不含糊。郑板桥明言: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自己年老体倦,不能白搭功夫。真是比商人还精。尽管这个“怪才”卖画赚得满兜子都是钱,但到了女儿出嫁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风雅与清贫,又开始装蒜,仅送了女儿一幅画作为嫁妆。矫情若是,罔顾亲情!

  郑板桥真的两袖清风?在家乡兴化置田买宅,嫌新屋式样不好,又在城东鹦鹉桥一带买地另遣,光地价就花了白银五十两。郑板桥一生俸入与卖画所得几乎全挥霍在了声色犬马的生活上。嫁女儿没钱,上青楼逛窑子有钱,“难得糊涂”?难得厚颜无耻!郑板桥给人的假相清高淡泊,其实郑板桥为名利计,一首《呈长者》以害羞的少女自喻,向权贵大抛媚眼,谄媚朝廷,极尽拍马之能事。曲折地贡献出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简直俗不可耐。

  郑板桥自鸣“关心民间疾苦”,他衙斋萧萧竹声,哪里是民间疾苦声,分明是舞榭歌台的丝竹声,商女的怡荡歌声。“人不风流只因贫”,郑板桥如是说。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郑板桥不甘寂寞,纵情酒色。一首《虞美人·无题》,叙写和一位15岁的少女调情。借下棋为名,行不轨之事。郑板桥40岁中举,日子就好过起来。一则仕途有望,资助者日多,再则求书求画的人和酬金也日渐丰厚起来。以郑板桥这样的花心,自然蠢蠢欲动,成为“采花老手”。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但他的一生行径实在难以自圆其说。“难得糊涂”,不管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其实都是公开推崇无知、愚蠢、装疯卖傻。这个郑板桥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装青天”的真实写照,“难得糊涂”的牌坊背后,是一个双重人格伪男人的经典丑陋。

  

  选自《文化快报》2006.10.11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